您现在的位置: 猴耳环 > 猴耳环产地 > 正文 > 正文

不忘初心母亲河水滋润的人,最念是感恩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3/22 15:06:10

哦,黄河,咱中华儿女的母亲河!

你大河东流,不舍昼夜,浩浩荡荡。

在辽阔的内蒙古鄂托克草原西北端,有一块面积.7平方公里的嘎查(蒙语:大队),名叫伊克布拉格(蒙语:大泉)。母亲河水流经嘎查时,特地放缓了脚步,深情地滋润着这块热土。伊克布拉格有30多处泉眼,终日玉泉喷绿;有着丰富的矿产,蕴藏在连绵的千里山中;有着世界稀有树种四合木和半日花,仅分布在小面积范围之内;更有那多人的蒙汉族农牧民乡亲与前来插队的22名南京知青,他们水乳交融、蒙汉情深的故事撼人心扉,民族团结之花日益盛开在大草原上。

52年前。

年10月25日,吴小江等22位南京十中(即创建于年的金陵中学,是一座面向国际的名校)校友,乘坐专列,经过长途奔波终于来到伊克布拉格。在城市长大的他们惊呆了,世上竟还有这样破旧分散的土房,这样简陋简单的饮食起居,这样辛苦放牧黑夜迷路的劳作?

是牧民的热炕,阿妈的奶茶,蒙古族大哥手把手,教会他们训烈马,赶骆驼,放羊群,笊驼毛,杀牛宰羊,让他们感到了家的温暖,妈妈的味道,学会生存的本领,找到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刚到伊克布拉格的时候,知青都穿着国家统一配发的蓝棉袄,棉袄再厚也抵挡不住塞外的严寒烈风,大队为了保护好知青的身体,特为知青每人赶制一件羊皮祆,为三小队五名知青做皮袄的任务就落到白皮匠的身上。

白皮匠无儿无女是个五保户,大队为了照顾他,特在大队长白世仁的屋山头为他盖了一间小屋。一天,吴小江好奇,想去看看皮袄是怎么做的。到了白皮匠的小屋外,就听见了一连串的咳嗽声,吴小江撩开了棉门帘走了进去。只看见白皮匠边咳嗽边为知青们赶制皮袄,喉咙里不停地发出嚐嚯的声音,满脸憋得通红,眼泪水也溢出来了。吴小江赶快爬上炕去给他老人家捶背,白皮匠连声说:“不用,不用,老毛病了!”这时吴小江才知道白皮匠患有多年严重的气管炎。

他边喘着粗气边对吴小江说:“我选的是大羯子的皮,皮板厚,结实,我用最好的线和小针脚回针法给你们缝皮袄,十年也穿不坏。”吴小江从灰暗的羊油灯光中看清了他那张饱经风霜、布满皱纹的脸,眼里充满了血丝,眼底却闪着慈爱的光。他的脸一直深深地印在吴小江的脑海里!

没几天吴小江等知青穿上了白皮匠为他们赶制的白色反毛皮袄,心中充满了温暖,一下子变成了塞外大漠的牧人。

每当吴小江想念伊克布拉格的牧民们时,也会想起五小队的一对姐妹:姐姐朗色勒玛和妹妹达利玛。由于疾病,姐姐眼睛失明鼻子也烂了,妹妹腿瘸了,但她们相依为命,互相照顾,自己还放了一群羊,自食其力。

年吴小江被选上大队民兵连长,向牧民们问起才知道她们。“为乡亲们、特别是为五保户解决疾苦是大队干部的职责”,因此,吴小江当即就按照牧民们指的路找到了她们的家。

在远处吴小江看到一位大姐一瘸一拐地赶着一群羊,他迎向去打招呼:“赛拜罗”,“赛”。“你好啊,”吴小江用生硬蒙古话自我介绍:“我是知青吴小江,民兵连长,来看望你们。”达利玛喜出望外,把吴小江领进了她们的家。屋里不大,房顶墙面都被烟熏得黑黑的。吴小江透过昏暗的光线看见了坐在炕上的郎色勒玛,妹妹说了吴小江的来意,她脸上顿时露出了由衷的笑容,赶忙叫吴小江上炕,用袄袖把木碗擦得干干净净,倒了一碗奶茶,双手递到吴小江的面前。可能是走路走渴了,吴小江接过来一口气喝下肚,他觉得那是世上最香的奶茶。

达利玛可忙起来了,她拖着不方便的腿到凉房拿了一整条羊腿,放到锅里加上水煮,这是蒙古人最高的礼节——摆羊背子,人多时就摆一只整羊,人少时就煮一条羊腿。她们的真心实意实在无法推辞,水开后羊腿就八成熟了,端上了炕桌,因为很少有人来看望她们,三个人吃得很开心。

吴小江询问有什么困难?她俩总是说:“好着呢!好着呢!啥也不缺。”天黑了,躺在炕上,吴小江久久不能入睡。按照规定,五保户应该由大队管吃、管住、管穿、管医、管养老送终。她们姐妹受着病痛的折磨,不但不给大队摆困难、提要求,还自食其力放一群羊,真是了不起!

第二天,吴小江给了她们一点钱,以示大队的慰问。离开了她们,但姐妹俩朴实无华的面孔和诚心诚意的情景一直印刻在吴小江的记忆里。

在女知青雷小平记忆里,知青们吃的第一顿饭就是郭虎子大叔做的。他带着一副眼镜,笑起来很慈祥,说话不紧不慢。因为他念过书,是三小队最有知识的人,记工分、算账等脑力活都是他的事。郭大叔还能做一手好饭,他炖的羊肉、炸的油饼和炒的菜,那叫一个香,知青们吃了他做的饭,都长胖了不少,还不想家了。

雷小平在知青的土坯房子盖起来之前,被分到郭虎子大叔家暂住。雷小平住到郭大叔家后,他们全家人都把雷小平视为是家庭的一员。郭大叔的闺女郭兰根比她小一点,她们俩像姐妹一样,早上一起去上工,傍晚下工一块回家。郭兰根的妈妈郭大娘待雷小平像亲闺女,她和兰根下工回来,满身是沙土,郭大娘拿着一把扫炕的笤帚,先给雷小平扫身上的土,再给兰根扫。每天回到家中,洗了脸,洗了手,坐在热炕头上,吃着郭大娘做好的热乎乎的饭菜,一天劳作的疲乏立马一扫而空。晚上她们就着一盏油灯,郭大娘做些针线活,郭大叔和雷小平聊天,让她了解了很多有关内蒙古的风土人情,还有不少大队的故事和小队的趣事。

雷小平当赤脚医生时,晚上时不时要外出巡诊,有时很晚才归来。郭虎子大叔为了让她能看清回家的路,总是留着一盏灯,要知道当时点煤油灯是要费煤油的,而且买煤油要跑到30里外的碱柜大队小卖部。雷小平非常于心不忍,几次跟郭大叔说“晚上不要给我留灯,太浪费煤油了,我自己可以摸到家的。”郭虎子大叔却说,“一个女娃娃黑灯瞎火地赶路,有亮光容易摸到家。”每次雷小平巡诊回来,只要远远地看到摇曳的灯光,就知道快到家了。而每当看到这一盏灯光,立刻觉得心里暖暖的,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回家的脚步。

郭大娘常常眼里转着泪花说:“这些孩子这么小就远离父母,离开条件优越的大城市来到这荒凉的牧区,生活这么困难还那么乐观,工作这么艰苦还那么上进,真是难能可贵,她们的父母该有多心疼啊!南京知识青年了不起!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了不起!”

在吴小江和插友们心目中,始终有一位蒙古族大娘的身影,她名叫哈金霍锘霍娜。就是这样一位极普通的牧民大娘,60年代一场山洪,她为保护集体羊群而痛失爱子;70年代她又把满腔的母爱倾注在前来支边的22位南京娃身上。每当南京娃收工进屋,小油灯里她总续满了煤油;每当南京娃和衣而睡,土炕总被她烧得热乎乎。油灯下,她一针针为南京娃缝补衣裳;临别时,她一声声呼唤他们的名字“吴小江,程利南,高维立,雷苏闽,梁小山,马江南,吴燕,俞小靖……”

喝着黄河水长大的南京娃,在农牧民乡亲温暖的怀抱中成长起来了。草原人民的关爱,激励吴小江这些南京娃,胸怀大志,展翅高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成为各行各业的排头兵。

当年的民兵连长吴小江,在南京钢铁战线上,积极投身到火热“熔炉中”,自觉“淬火”、“锤炼”、“锻造”,终于百炼成钢,成为一名坚强的钢铁汉。他历任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球团车间二工段党支部副书记、车间副主任、氯化球团分厂厂长、总厂厂长助理、副厂长,后成为全国特大型钢铁企业、位居全国百强企业37位的南京钢铁集团董事、副总经理;

当年的赤脚医生程利南,在她第一次在简陋的牧民家单独为产妇接生,望着饱受痛苦的牧民妇女,程利南萌发了一个念头:“将来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成为妇产科‘艾姆沁’(蒙语医生)!”有志者事竟成,如今程利南是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国际避孕研究理事会理事,荣获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中国福利会优秀党员等称号;

当年稚嫩的22位南京娃,离开第二故乡后,走进学校、医院、机关、工厂、军营……在各自的岗位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书写新的人生。22位知青中,走出了吴小江、程利南、雷小平、吴燕、刘爱萍、俞小靖、白之成(已故)等7位教授和教授级工程师;

……

滚滚黄河东流去,一泻千里。

望着蕴藏着无限生命力的母亲河,吴小江感叹道:“喝着黄河水长大的人们,不论他多富有,也不论他官多大,任何时候也不能忘记咱们共同的娘!”

于是,伊克布拉格大队当年的22名南京知青在热心人吴小江倡议下,一致决定为已故的哈金霍诺霍娜大娘立块感恩碑。说干就干,知青高维立与大娘的外孙从15公里外的采石场选中了一块3米多高、7吨多重的碑料,雇了一辆15吨的卡车,几经周折,把这块巨大的碑石运出大山。他还于年酷夏,顶着烈日,从南京出发,把加工好的碑文用汽车千里迢迢运到大娘的墓前。伊克布拉格的知青们说,哈金霍诺霍娜只是知青大娘的一个代表。这座碑,不仅仅是为她一个人立的,也是为其他许许多多的知青大娘立的,更是为许多知青大叔、知青大哥、知青大嫂,为所有关爱、帮助过知青的草原上的善良的牧民立的!他们只是想通过这个碑,来表达自己对草原的思念,对牧民的感恩!

为纪念南京知青插队草原30周年,年8月17日上午,鄂托克草原天高云淡、风清气爽、艳阳高照。南京知青和大娘的孙女娜岗花一家三代及其他亲属,一起去祭奠大娘。走过一片宽阔的草地,来到大娘的墓前,她们毕恭毕敬地献上从草原上采来的一束束野花(这是孩子们一大早踏着露水,采来的五颜六色的野花),大家依次绕碑一圈,男同胞还要洒上一杯白酒;程利南代表知青致辞;内蒙古电视台的记者,拍下了这催人泪下的情景。

知青们注意到墓前方挖了四个坑,坑内栽了桧柏。这桧柏已活了3棵,是娜岗花栽的。她说,她要在墓前栽上22棵桧柏,象征大队插队落户的22名南京知青,代她最爱的奶奶还一个心愿。这里少雨干旱,桧柏很难栽活,她每隔一天,就要开车装几桶水来浇灌。就这样,还是有一棵没活。她说,她还会继续栽,直到22棵全部栽活。如果她不行,她的儿子、孙子会接着做。已经50岁的娜岗花,说这话时的坚定语气,令知青们无不动容!

谁能想到,这样一座独特的碑,就这样把不同民族、生活状态迥异的几代人,紧紧地凝聚起来了…….

作者简介

孙国光

南京市税务局机关离退休干部党总支一支部

大美群,流光溢彩,精彩纷呈。

美家乡,弘扬正气,说古论今。

群员高,社会贤达,文化精英。

好作品,诗词文章,烙画摄影。

(周子瑜作)

--第期--

副总编:杨芳

编辑:贾春燕

声明:本文属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大美准格尔!美在心里。

大美准格尔!接在地气。

大美准格尔!旺在人气。

长按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ouerhuana.com/hehcd/5803.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猴耳环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