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猴耳环 > 猴耳环禁忌 > 正文 > 正文

洪中病例你确定脚上长的是鸡眼吗也许不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5/27 11:03:30

常常有患者怀疑自己长了鸡眼

用鸡眼膏外敷后

不仅没治好

反而严重了

到医院一检查

竟然不是鸡眼

病案实录

黄女士最近走路总觉得脚底下咯得慌,还有一种刺痛感,她仔细观察了一下右脚底下,有一个类似于鸡眼样的茧。为了图方便,黄女士到药店买了鸡眼膏外敷,但是一点效果都没有,还更严重了。没办法,她医院皮肤科检查。

皮肤科的姚冬梅医师仔细检查了黄女士的脚底,发现她患的其实是跖疣。它与鸡眼看上去很类似,却不是同一种病,跖疣是由病毒感染的。随后,姚冬梅医师为黄女士用液氮冷冻法处理了脚上的跖疣,但是她提醒黄女士,跖疣易复发,日常一定要注意护理。

姚冬梅医师用液氮为黄女士处理跖疣

跖疣≠鸡眼

人们对于鸡眼可能比较熟悉,但是对于跖疣却不是很了解,甚至有的人会把它们认为是同一种病,导致延误治疗。

跖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是一种病毒性皮肤病,免疫功能异常或者低下的人更易感染;鸡眼则是由于长期摩擦或挤压引起的角质层增生,是物理性皮肤病,鸡眼的形成与病毒无关。

如何区分鸡眼和跖疣

(1)看部位:鸡眼主要发生在容易受到挤压的部位,一般在足底、趾间、趾背和小趾外侧;而跖疣可见于足部任何部位。

(2)看数量:鸡眼的数量很少超过三个,而跖疣的数目则比较多,如果脚底相同类型的皮损数目比较多,就要重点考虑跖疣了。

(3)看黑点:表面没有黑点的是鸡眼,有黑点的是跖疣。跖疣的黑点的产生跟疣体组织向上向下生长过快,增生血管受挤压出血有关。如果看不清,可以适当刮一下角质层,有出血和黑点的是跖疣。

(4)看形态:鸡眼为米粒或豌豆大小的圆形或椭圆形局限性角质增生,呈淡黄或深黄色,表面光滑,与皮面平或稍隆起,境界清楚,稍透明;跖疣为黄豆大小或更大的灰黄角化斑块,表面粗糙无纹,界限清楚,边缘绕以稍高的角质环,中央凹陷:

(5)看生长速度:鸡眼的形成至少要三、五个月,而跖疣十天半个月就可以长大。

(6)看大小:鸡眼一般如米粒、黄豆粒般大,而跖疣可由小的疣体融合成大的斑块(刺激后可增大至整个足根)。

(7)看疼痛感:一般鸡眼疼痛感较跖疣明显,且多为按压痛,而跖疣疼痛可以不显著,且为挤压痛。

如何治疗

治疗方针:药物、激光等治疗去除病变,减少疼痛,根治疾病。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以用鸡眼膏外贴、鸡眼软膏外敷,也可用30%水杨酸火棉胶及水晶膏等腐蚀患处,注意保护周围皮肤。其他治疗:可以用电烙、二氧化碳激光烧灼,接触X线照射患处,另外也可手术切除。药物治疗:可以外涂干扰素凝胶、咪喹莫特、10%水杨酸、维甲酸、5-氟尿嘧啶等。物理治疗:可以采用冷冻疗法、电灼疗法、激光治疗,适用于数目较少的跖疣,光动力治疗是治疗跖疣比较新的一种方法,但费用要高一些。手术治疗:主要用于孤立的、对以上治疗无效、比较顽固的跖疣。

日常防护

(1)跖疣好发于足底受力部位,且与足底多汗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保持脚底干净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2)注意减少对皮疹的挤压摩擦,保持鞋袜干燥,有助于皮疹消退。

(3)皮疹较多时,可以用药膏等涂抹,但是药物的医院由专业医生开药。

(4)如果糖尿病患者发现脚部出现跖疣或鸡眼,必须及时到皮肤科就诊,切不可自行处理。

(5)避免用手直接触摸跖疣,否则容易引发跖疣扩散至手上或身体其他部位;鞋类、毛巾、床单等日用品与家人分开用;鞋袜分开洗,可用消毒水浸泡后再清洗。

(6)最好穿宽松、合适的鞋子及高质量、透气的棉袜,保持患处清爽、干燥。

(7)作息规律,不熬夜,提高自身免疫力。

(8)心态积极,坚持治疗。跖疣的治疗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一般治疗一两个月,才能判断疗效,治疗过程中专业医生的指导最重要。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专家

您身边的家庭医生

姚冬梅

皮肤科主治医师

擅长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皮肤病,对带状疱疹、痤疮、寻麻疹、湿疹、过敏性皮炎、斑秃、血管炎、寻常疣、银屑病、足癣等皮肤病有着不错的治疗效果。

·END·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ouerhuana.com/hehjj/41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猴耳环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