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猴耳环 > 猴耳环禁忌 > 正文 > 正文

一个脉络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8/9 17:21:01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如何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zhiliaozhunbei/18915.shtml

一.某日读书笔记

黄老的《琴书都在翠微中》是流线式的自诩,是黄老在经年累月的岁月中絮叨的旧事,这些历史人物被他轻易抖落出纸间,但每一个被絮叨的人物都是可以展开的国画史。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元、明、清,这些历史的斑锈断裂的艺术史其实一直没有断裂,就像罗列本身就是一种提炼。黄老言:1.上古三代图画实物之形。2.两汉图画难显之形:正如悟道之高僧,避世之隐士,故其技有独至,而为古今所共仰。当时中国汉画,虽有濡染于外域之风,而笔墨精神,保存古法,有可想象于石刻外者。而今之仅存,所可见者,亦徒有石刻而已。3.两晋六朝创始山水画以神为重。4.唐吴道子画以气胜。5.王维画由气生韵。6.五代北宋之尚法:黄荃、徐熙,同以花鸟名于时,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其显殊者。7.南宋士夫与院画之分:世之工人,或能曲尽其形,而至于其理,非高人逸士不能辨。8.元人写意之画倡于苏、米(苏东坡、米芾):苏东坡言: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意气所到。9.元季四家之逸品:古人作画,皆有深意,运思落笔,莫不各有所主。10.明画繁简之笔:工画如楷书,写意如草圣,不过执笔转腕灵妙耳。11.要知古人之画,其精神在用笔用墨之微,而不专在章法之变换。12.故学古人,重神似不重貌似。面貌随时可变,精神千古不移。以上取自《古画微》一章,即以黄老毕生心血所感,而发翰墨唏嘘。不论今人古人,可从旧集墨迹中寻那么一份作画的恬淡知心。“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摹移写“,本是《六法感言》里的精妙之谈,却无时无刻不在各章节里点拨而至,可想古之精神已是书墨翰林里的骨髓了。

又录:1.因知古人文章书画,皆贵胸有成竹,未可枝枝节节为之也。2.当如作字法,笔笔宜分明,方不至为画匠也。3.实处易,虚处难。4.故言为学者,必贵乎静,非静无以成学。国家培养人才,士气尤宜静不宜动。5.学画者当学书,尤不可不先读古今之书。6.则古今名贤之真迹,遍览与研求,尤不容缓。7.一种使笔,不可反为笔使,一种用墨,不可反为墨用。8.六艺:礼、乐、射、御、书、数。9.《精神重于物质说》:圣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艺之至者,多合乎自然,此所谓道。10.作品之优拙不易知,并不易见,必读古人之书,以先研究其理论,可即艺术之解说,证之于书以明之。11.蝶之为物,自蚁而蛹,及于成蛾,凡三时期。学画者必当先师今人,继师古人,终师造化,亦分三时期。12.画之正传,约有三类:一:文人画(词章家、金石家)二:名家画(南北宗)三:大家画(不拘家数,不分宗派)13.以拙胜巧,以老取妍。14.笔法之要:一曰平,二曰留,三曰圆,四曰重,五曰变15.祛笔之病:一:钉头二:鼠尾三:蜂腰四:鹤膝16.墨法分明,其要有七:一:浓墨二:淡墨三:破墨四:积墨五:泼墨六:焦墨七:宿墨17.心能转腕,手能转笔,书字便如人意。18.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如天之造生,地之造成。古之画者,自重其画,不妄予人,故价愈高,而世亦宝。黄老从南齐谢赫《六法感言》说起画有六法,分章解读六法要旨,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使胸中脱去尘俗。又谈艺术之美莫如画,画能继往开来古与今者之审美,致宇宙之和平。”师古人不若师造化”,而造化因人而异,因人机缘而研读古书。“君学重在外表,在于迎合人。民学重在精神,在于发挥自己。所以,君学的美术,只讲外表整齐好看,民学则在骨子里求精神的美,涵而不露,才有深长的意味。”黄老以为民学的地基愈稳,文人墨客的浪漫才有挥发的可谈性,而将来的世界,将来的美术史与民学思想,的确也已实践黄老那时言。

(卡纸剪熏香蝴蝶,明清器物)

---------------------------------------------------------------

二.找出中西方绘画的差异?

中西方在文化上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古往今来,如果说地理学开启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窗口,那么中西方不同国度的人们就顺势成为了伟大的旅行家和哲人,他们沿着诸如丝绸之路的方向行进与交流,使中西方文明艺术,人民的思想观念得以互溶。

a.绘画内容归类的异同

我们知道中国这个古文明大国经历了无数朝代的更迭和走马灯似的民族的流变,很难一言以蔽之中国传统绘画形式—国画在内容选取上的偏好,也许是画家作为皇室御笔为皇室成员绘制肖像,也许是被朝廷贬谪的文人在附庸风雅的处境里自作自画风景,(绝大多数被贬谪的人都不会有闲情逸致搞艺术创作,这是后话)。正是由于历史朝代更迭的巨变,中国国画在内容选取上才会形散而神不散,出现了山水,人物和花鸟画的题材。从历史发展的数轴线来看,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元、明、清均涌现出各个流派和著名画家,他们的艺术修为又为他们在绘画内容上的选取提出了不同的偏好,这些灿若星辰的艺术成就不是三两言就能概括完的。综上所述,国画在绘画内容上的选取有形成系列和特色的一个个名号,如: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而虽然远在千里之外的西方世界也有类似的叫法,如:巴比松画派专画风景,肖像画专画人物肖像等,但西方世界毕竟走的是另外一条路,毕竟产生出完全不同的路数法则,没有在绘画内容的选取上以“山水,人物和花鸟”来硬性规定绘画对象的说法。虽然西洋绘画—主要指油画会将绘画内容分为“静物”、“风景”与“人像”,但这个对绘画内容的界定比国画来得模糊得多。在油画创作里,静物画旁边可以点缀人物,在风景画里大量设置静物和人物,在人像绘制里也会出现风景场景,它们是互通的一个完整的布局,不会像中国国画那样给予一个分类来区分。在中国画里,如果一幅描绘大好河山的卷轴画里大量出现人物造型是不允许的,这样它会被分为人物画里,同理,没有任何一张花鸟画中大量出现人物的特写,这样的搭配会背离国画传统的定义。当然现当代的国画作品或许会创意到带有西方影响的后现代表达的境地,我们此处讨论的却是传统意义下的国画内容不允许的范畴。

同时,这个大标题又是一个悖论,即从另一方面来说,国画和油画在绘画内容选取上也有共同之处,因为它们只是在分类的名号上产生分歧,在本质上它们所能绘画的世界是一样的,采取的绘画方式也大同小异。

在绘画内容选取上,西方绘画大概源自宗教题材的范畴,是为了满足宗教信仰与政权结合的谋生方式,在中国,帛画的出现也与权力崇拜与生存生产有关,(原始社会及石壁画除外)。西方绘画经历古典,近代和现代几个时期,这其间从文艺复兴时代开始便产生了由重视写实描绘的间接画法到着重绘画过程呈现的直接画法的转变,其后以印象派拉开的近现代绘画史更是为后现代西方艺术的光怪陆离提供了坚实的沃土。万变不离其宗地绘画内容,除了人便是物体,除了自然便是人的内心世界,这些大框架是固定的。来看看国画的发展,也是在这几个大范畴下做文章。有一点值得提出的是,国画里所谓意境的塑造在西方绘画语言中到底应该归为人物内心世界的独白还是自然风景的联想和生发?如归为前者,则大多数国画作品均是油画世界里的超现实主义表达,若归为后者,则其将成为东方神秘主义色彩的伟大的中式巴比松画派。这些联想均表明在绘画内容选取的大框架下,中西方绘画做功的方向是一致的,只是它们在做功过程中看重的效果不一。

(北宋郭熙《早春图》)(这幅山水画表达出林泉致远的自然风貌,画家借景抒情,在画面中暗含着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和对事态的看法,山水画中不会像西洋画那样同时塑造大量人物和静物,而是单单着重对自然风貌的描绘和画面意境的酝酿)。

(马蒂斯油画在这幅画里画家既描绘了静物,又描绘了场景风物,还在右侧出现了人物造型,观者很难简单说出这到底是静物画还是风景画,亦或是人物肖像画。这在国画创作中是不允许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的。这是东西方绘画内容和题材创作上归类的不同。)

b.绘画内容立意表达上的异同

有了上述观点以后,再谈绘画内容立意上的异同。虽然中西方绘画在内容选取上止步于各自文化限定的一个框架(中国画的“山水”、“人物”、“花鸟”,油画的“静物”、“肖像”、“风景”),这个框架规定了许多细则需要遵守:山水画就是寄情于山水,抒发画家的个人情操,在山水画里,不需要大量设置人物的具体形象,最多就是在山与水的适当位置按照画家抒发意图绘制小小的人物,这时的国画还是分为山水画类,并不会为了凸显小小人像而牺牲画面整体的布局和意境。在油画里,静物画可以采取写实绘画的方式进行描摹,也可以采取抽象的方式在色块塑造上下功夫,还可以天马行空进行立体派和野兽派的创作实践,这些均不影响它是一幅静物画,由此看出,国画在绘画内容立意上的表达更加冷静和含蓄,如彬彬有礼的老者,有一个风度在那里端坐,不会乱了作画的方寸。而油画在内容立意上更加活泼热情,像一个顽童一样寻找着各种可能性的延伸。对于油画静物画来说,只要能在画面中注入画家独特的情绪,只要能在画作中表达出难以言语的情感氛围,这幅画就是成功的,不管是什么创作方式,手法,综合材料的加入等等,它有无数创作过程的可能性。而相较之于油画创作,国画的立意是固定的,在固定的几个立意中表达属于画家最急切需要表达的那个。举例来说,国画描绘山水是为了抒发画家的胸襟和对自然景物的看法,以此来借物抒情,这里的抒情才是画家内心的情感,他是借由山水出现的。说到国画里对山川远距离的描绘,出现以下词语:广远、阔远、遥远、悠远、行远、辽远、平远、帆远、望远、送远、高远等,所有这些词汇背后的情感需求是不同的,画家在一幅国画作品中可以同时表达出以上几个“远”的意境,这些意境又可以延伸出孤独感,自我认同感,自豪,自卑,自在,自怜等无数心理活动来,在悲观与乐天派的情绪划分中,画家选取一方进行创作,使画面最终表达出他的立意。这个严谨的学术选取过程和绘画创作过程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国画创作的一般步骤,这个步骤不能改变,这个步骤不能学习西方绘画步骤那样,随性而为,兴起而致,你绝对不会在明清时代的山水画作品里看见某个大脑袋的人物呲牙咧嘴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这种外显的绘画方式只存在于西方世界。

(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在这幅传世名画中,画家将山川的壮丽秀美和河流的悠远宽广绘于卷上,展现出的大好河山震慑人心,由此观者可以窥见一斑画家博大的胸襟和气度。他的画面立意跃然纸上,不需要更多的点缀和加工,不需要综合材料,不需要多盖无数印章,画面的气度是成熟的。)

而挪威画家蒙克的油画作品《呐喊》,画面通过夸张变形的绘画方式,将人物形象进行扭曲,通过对背景的设色来凸显人物的心理状态,似乎是表达一种情绪的压抑,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命存在的反省,总之,画面的立意是孤独的,表现是张扬的,甚至仿佛只能用如此夸张壮大的表现手段,才能将画家内心需求传递出来一样。由此可见,西方绘画在立意表达上大胆而激进,同样是抒发胸襟,表现自我观念,西方的夸张和爆破力与东方的严谨内敛是完全不一样的。)

虽然以上叙述的国画是传统中的古代绘画,选取的油画却是偏向于后现代的作品,但仍然能从中了解对比出中西方绘画创作在内容上的不同之处。中西方艺术交流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下得以融会贯通,并将取长补短,在未来的艺术发展大潮中涌现出更加缤纷的浪花。

(中式风格的制作凸显意境,而不是具象的主图)

------------------------------------------------------------------------------

三.谁为中西方交流发声?

自由与教育千金难买,看一个时代却不是只有历史凝结处的重大事件,亲历者将每个人的视点拼接、规避、还原,最后还是没能抓住整个历史。以唯心主义的观点来看,历史怎能抓住?历史是漂泊的业与因缘,是不可解释只好接受的各国风史,宗教和艺术像两个姐妹,手挽手上场,替补这其中因为不能解说而产生的慰藉。陈丹青的著作《荒废集》、《退步集》、《退步集续编》、《笑谈大先生》、《欧洲音乐在欧洲》等,围绕整个西洋艺术文化在他身上的投影慢慢叙说,这中间包括对中国文化的深思,对鲁迅先生、木心先生沉重的追忆,追忆大到可以影响读者改变陈旧的观念,再轻微的感受一次“现当代文艺复兴。”陈丹青喜欢看大飞机起飞,说到初来美国的亢奋记忆尤新,讲上海胡同的旧宅和幼年对西洋画的初识,有一股青年的憨直气。他探访欧洲博物馆,感叹国内书本的教育重又活灵活现变为可观可亲近的实物,写到美术教育从近代以来一直的发展路途,是有心的学者和客气的友人。当然,偶尔骂骂脏话,说“他妈的”,也是一种放松,这放松稀少而真诚,是反叛也是良知。《荒废集》里有对陈丹青的访谈录,一些问题被问出来,被搁置,一些问题被回答,但依然没有限制答案的后续结果,百废待兴的近现代中国美术史,太需要一些问题和一些作答,像陈先生认为,尽可能让艺术现象发生,给它自由,给它可以选择的结局。陈丹青是上海人,故深爱他心中的上海,吴侬软语的回味民国的文人,风度气质,做人做学,行于时代的风起云涌之顶端,依然不动的风骨。随笔之中并不偏袒任何时间段的美术史,西洋也好,中国也罢,都能用他的眼睛观察了再说由世人评述,所以世人的观念影响不到他,而他的念头又分明是较全面的。连读陈丹青的书,会看见很多有关赞美欧洲文艺复兴和油画发展史的篇章,甚至西洋古典音乐他也不陌生,上海弄堂里的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就可以和奥地利的游访在时空中重叠,艺术家是个孩子般,穿梭,还愿,述尽儿时心结。

他爱民族,满含热诚的讲起中国文人的修为。他反思艺术史,不喜欢趋炎附势的青年,但欢迎青年独立思考,青春若有荒废,时光若有荒废,都是将心比心,正史一半,野史一半。

(陈丹青老师木心先生用过的笔盒与颜料)

四.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民俗工艺美术永远的精髓所在?

民间美术普查表1

技艺山西布老虎制作序号1分类编码_7___

名 称

山西布老虎

品 类

游艺类---玩具

技艺产生及

发展情况

(侧重原创性)

布老虎作为我国民间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在我国西北地区具有重要的生活艺术价值和传承价值。在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代,黄河流域的文明发展历程中,老百姓将古老的寓意和祝福寄托在布老虎的艺术创作中,期盼它能带给儿童健康和欢乐。对老虎的崇拜和敬天爱人的思想,夸张的创作形式和花俏的用色搭配,使得民间布老虎的创作越来越流行起来,以至于这种游艺形式的艺术创作最终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人民群众的审美趋向和审美格式化特点的发展。

总的来看,“布老虎”“布驴子”是产生在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时期,人民群众将自然崇拜与美好寓意寄托相结合,依靠心灵手巧的农妇凭经验手工制作完成的民间工艺玩具。其主要制作工具包括棉布和丝绸做老虎外皮,以锯末,棉花,谷糠或香草来填充其内芯。布老虎表现用彩绘和剪贴,刺绣等手法来塑造虎的五官,使其栩栩如生。“驱邪,祛病,祝福”统统寄予于布老虎一身,使得布老虎深受民间儿童喜爱,也成为逢年过节,大人送给小孩的吉祥玩物。

基于以上特征,布老虎这种我国北方传统的游艺制作玩具已经成为我国民间文化民俗的一部分。布老虎与布驴子的制作与发展也是我国百姓勤劳智慧的结晶。

但由于布老虎及布驴子的制作方式较单一,缺乏政府和资金的管理,缺乏专业人才的创新意识,布老虎的发展道路似乎正在面临极大的挑战。民间土壤虽然能够给予其生产生存的庇护,但是难以用产业化将其大规模发展创新。社会的日益发展,又使得布老虎在市面上大量新型玩具的冲击下保持原有灵性越来越困难。

形态(照片或数据测绘图)

技艺特征

1.制作上采取纯手工的制作方式,主要由文化水平并不高的农家妇女在农闲时凭经验制作完成。

2.外观上颜色花俏,动物五官夸张有趣,布料多采用大胆的对比色或补色进行组合制作。

3.单一玩具上实际包含了多种针线技术活的运用。

4.布老虎和布驴子寄托了人们的美好寓意,与民间神话传说相结合,具有以人化,人格化的特征。

造型题材

种   类

布老虎制作的取材多源自民间图腾崇拜及对老虎本身威力的崇拜,一些民间神话传说的加入,使得布老虎具有驱邪免灾的美好寄予。

而布驴子的制作题材多源自民间百姓生活本身。生活在黄河流域的自然条件下,风餐露宿的旅人们需要驴子进行物品货运,驴子的温顺听话让老百姓寄予美好的愿望,祈求以此表达对生活本身顺利,农作丰收的愿景。

布老虎的种类有单头虎,双头虎,布老虎枕头和套虎等。

布驴子的种类有双头驴等。

原创造型

来   源

布老虎的造型来源于自然界中生活的老虎和民间神话传说中的图腾崇拜和神兽等。布驴子的造型则来源于生活中托运物品货物的毛驴。

工艺材料

棉布,丝绸,锯末,谷糠,棉花等。

工   具

粗细彩线,针,纸筒等

工艺制作流程及方法

1、剪出布样。大小可以根据自己喜好,小片的是耳朵,长片的是肚子。

2、将布的正面相对缝合。

3、在肚皮下面剪开一个长口。

4、将布翻到正面,添入蓬松棉。

5、把开口缝合起来。

6、缝耳朵的时候将布正面相对,缝合上边,然后再翻到正面缝合底口,抽线拉出褶皱。

7、最后给布老虎装饰脸面,缝上眼睛、鼻子,用毛线做胡须,再把耳朵缝到头上。

使用情况

西北民间流行赠送儿童布老虎及布驴子等玩具供儿童把玩游乐,但布老虎及布驴子作为民间玩具并没有进入城市各大商场等销售场所。

单体价格

小型的布老虎五元—十元不等

销售形式

个体销售

与同类现代民艺的比较(性能、价格、审美等方面的综合评价,由受访人描述)

受访人王婆婆描述的她手工制作的布老虎和布驴子:

“颜色好看,岔眼,吸引小年轻人。价格不贵,一天只能做两三个。”

问:在性能和价格上和别家做的比较有什么不同?

王答:我的要价最低,布老虎肚子里填的都是谷糠,是看得见的东西,不是什么废品做成的。

问:在布料选择上怎么购买?

王答:我买的布是自家去集市挑的。都是选的大花花,红的绿的,不鲜艳的颜色我不要的。

问:你家的布老虎布驴子卖得好吗?

王答:一般就卖给你们这些城里头来的娃,城里人没有见过这种,比较稀奇,买多点可以带回去送给小孩的。我每天赶紧做,一天也做不了几个。

调查地址 山西省(直辖市、自治区)吕梁 市(地、盟) 临县(区、旗) 碛口古镇 乡(镇、苏木) 村

               调查时间年 10   月    日    时

------------------------------------------------------------------

(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卡纸作业)

------------------------------------------------------------------------------

五.善护中华传统民间美术手工技艺

(老师帮我示范剪裁的民间花窗主图)

(《花窗》教案脉络图笔记)

(孩子们在《花窗》课堂上)

------------------------------------------------------------------------------

六.以下转载学生时代收藏的民间美术普查提纲

一、服饰类

*纺线:

1.工艺:如何纺线?(纺线的工艺流程)如何染线?用什么染料?如何浆线?如何扽线?如何经线?记录从经线到织布的每一道工序。

2.工具:纺车(图片及各部件名称、结构测量图)

*织布:

1.工艺:如何织布?(织布的工艺流程)

2.工具:织机(图片及各部件名称、结构测量图)

3.图案:统计当地织布的图案。(含图片、图案名称、名称来历、经纬线的结构图、色彩的配置)

4.功能:不同图案的织布分别有什么用途?(如什么图案做被面,什么图案做床单,什么图案做夏衣,什么图案做冬衣等等)

5.民俗资料:当地有织布的习俗吗?为什么?女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织布?如何学?织布的习俗和女孩子的婚嫁有关系吗?为什么当地依然流行着织布的习俗呢?

*印染:

1.工艺:如何染单色素布(如各种蓝色布、红色布等)?过去用什么染料?现在用什么染料?谈一谈植物性染料的使用方法(含种植、管理、收割、脱胶、提炼染料、还原、配比等)如何做蓝印花布?如何做扎染?如何做蜡染?如何做夹缬?当地主要使用印染布做什么服装或做服装的哪些部件?还有其他印染布的方法吗?记录下染料和印染工艺。用什么做防染剂?防染剂的配比及制作方法?

2.工具:记录印染工艺所涉及到的各种工具(含图片、名称、结构测量图等)

3.图案:蓝印花布使用什么版?(纸版、塑料版等)是自制版吗?如何制版?使用什么工具?(图片及测量图)各种印制工艺的图案来源?(自己新创的还是一代代传下来的)自己创图案时在题材或造型上有没有特点?(如倾向于某一种题材)有没有艺诀或口诀?在图案构成或形象塑造上有程式化的规则吗?(如某种动物往往和某种植物相配、某种形象怎么处理就好看等等)记录图案(图片、名称及相关传说、寓意)。用这些印染花布做服装时有什么要求?(如裁剪禁忌、常用印花布做什么服装等)记录图案资料(图片、名称及图案的使用)。

4.经营:当地印染业的经营形式?有提货凭证吗?

5.工艺传承:当地有印染工艺方面的作坊吗?有堂号吗?作坊主跟谁学的手艺?什么时候学的?这门手艺在当地向上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回顾一下这段历史。什么时候开始从业的?手艺向下打算怎么传?祖师爷是谁?如何供奉?有行会吗?行业规矩是什么?

*刺绣:哪些服饰需要刺绣?刺绣剪纸花样中有哪些形象?他(它)们和历史传说或人类起源有关联吗?刺绣在哪些部位?(如袖口、领角、裤口等)有哪些常见形象?(如文字纹、花鸟纹、动物纹、童子、水果花卉等)有什么喻意?有特殊的用途吗?(如山西女子结婚必备十果绣鞋)谁剪的?记录下制作者的师承情况、个人传略、造型特点、制作工艺等。有哪些刺绣针法?不同的针法用于刺绣什么?有哪些刺绣品种(如裹物绣、贴补绣等)?在配线方面有没有固定的规则?有没有口诀?刺绣的“样子”从哪儿来?有没有夹“样子”的东西?

*剪裁:

1.童服:当地孩子的服装、帽、马甲、护襟、兜肚、围嘴、鞋的款式、面料、装饰纹样?(图片)为什么是这样的?(从使用功能及纹样寓意等各个角度来说)佩饰(如百家锁、长命锁、手镯、项链、耳环等)的造型、装饰及使用?(图片)为什么存在?童帽、童鞋(如虎头鞋、虎头帽等)的款式、面料、装饰纹样?(图片)有没有什么说法?(从使用功能及纹样寓意等各个角度来说)这些服饰怎么剪裁?(工艺流程及裁剪图)孩子的服饰由谁做?有说法吗?有没有节日性的服饰?(如五毒兜肚、五色线等)

2.服装:不同季节、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人的内衣、常服、礼服、劳动服、帽、鞋、袜、鞋垫的款式、面料、装饰、功能如何?(图片)怎么裁剪?(工艺流程及裁剪图)当地地理条件对服饰的影响?成年礼在服饰上的体现是什么?男女婚服、寿服的造型、色彩及装饰?有什么说法吗?孝服?针线笸箩的材质、造型及来源?如何制作的?笸箩里都有些什么?针插、缠线板、线粉袋子是什么样的?用烙铁或熨斗吗?什么样的?如何装饰的?

3.其他:当地人不同时代的发式如何?不同年龄段男女的发式如何?妆扮如何?首饰的佩戴者是谁?首饰(如簪子、发带、头绳、发套、耳环、耳附、项链、戒指等)的名称、造型、工艺、装饰如何?(图片)荷包、绣球、扇子、烟袋、眼镜套、耳套等佩饰的造型、面料、题材(寓意)及功能。

二、饮食类

*餐饮厨炊用具:

  当地的炉灶种类?(材料、造型、尺度、装饰)各炉灶在功能上的不同之处?为什么当地产生出这样的炉灶形式?有风箱吗?当地常用的炊具(锅、勺、铲、刀、药罐等)在材料、造型、尺度上的特点?有装饰吗?与当地风俗、地理环境的关系?当地的餐具(碗、盘、碟、筷、调羹、筷笼等)在材料、造型、装饰及工艺上的特点?有地域特点吗?为什么?有特殊的餐饮厨炊用具吗?(如饸饹床、甘蔗床等)记录下其造型、材料、尺度及结构、功能特点。街头小吃使用什么样的器具?(如馄饨担子等)当地饮具(酒具及茶水具)的材料、造型、工艺及装饰特点。有酒令牌之类的席间游戏具吗?记录下它的形象特征。这些用具在当地有加工的吗?(铜、铁、陶瓷、木、竹等)有作坊吗?有堂号吗?这种工艺与当地环境有关系吗?原料如何选取?制作工艺?经营形式?使用工具?作坊主学艺及从业时间?跟谁学的?记录下师徒传承的历史。对这门手艺的未来有打算吗?该手艺历史及目前的存在形态,为什么?

*食品供

  面塑:当地有面塑吗?造型题材?(如西游记、村野人物、十二生肖、各类动物、花鸟等)用色?(如河南沈丘“顾家馍”用酒调桃红、胡黄、蓝黑等食用颜料彩绘)制作工艺?使用工具?面塑与当地风俗有何关联?(如清明节蒸制子推燕、元宵节蒸制生肖面灯或神话传说、戏曲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等等)记录面塑在当地这些节俗中的使用。面塑的功能?(如馈赠、祭祀、避邪、玩耍等)当地有闻名的面塑艺人吗?当地有与面塑相关的民谣吗?(如河南沈丘下湾村家家会做面塑,有民谣曰“喝了下湾的水,人人都会捏个蛤蟆腿”)还有没有其他的与食品原料相关的塑作?(如糖做的糖供、蔬菜水果等做的花供、油炸制品等)记录其制作者、造型、材料、工具、制作工艺、寓意及使用功能。 它们与当地风俗有什么关系?(描述民俗过程)制作面塑的模具其材质、造型、雕刻工艺的特点。谁制作的?了解艺人的师承、手艺情况。

三、建筑类

*宅居

  当地的建筑形式?(四合院、窑洞、天井式建筑等等)宅院内的建筑布局?宅院设计是什么样的?(包括院墙装饰、地面装饰、景观布置等)有影壁吗?其装饰情况如何?有门墩石雕吗?建房时有什么仪式或风俗?安置什么镇宅物?有什么说法?镇宅物的材料、造型、尺度、色彩?建筑外墙的艺术风格?(如彩绘、彩塑、砖雕、木雕、石雕等)记录其装饰形态、色彩、题材等艺术处理手段。房檐、门罩、门檐、门廊、柱梁、窗格等建筑部件是怎么处理的?将其艺术造型形式记录下来。迁入新居时有什么习俗?室内有哪些装饰形式?(如顶棚花、炕围花、糊墙纸、窗花、和室内门窗、门板、隔扇的雕刻、中堂等)其造型、色彩、装饰题材如何?节日期间有特殊的装饰样式吗?室内有楹联、匾牌等文字性的装饰形式吗?记录文字内容。室内有软性装饰形式吗?(如帐、幔、帘、桌围子、墙围子等)记录其制作工艺、图案、材质、造型手段等。当地有牌坊、戏楼、社、神庙、寨门、望楼之类的公共建筑吗?记录其建筑形式、装饰形式。

*年画

1.门神题材:当地有贴年画的习俗吗?大门上的门神是谁?(如神荼、郁垒/秦琼、尉迟恭/赵公明、燃灯道人/关公、关胜/钟馗/将帅门神等)二大门或正房屋门上贴的门神是谁?(如天官赐福、三星门神、五子门神等)厢房门或偏门贴的门神是谁?(如麒麟送子、骑鸡童子、美人条、门童条等)有单幅的门神画吗?为什么使用这些人物形象作门神?有什么说法吗?每年贴的都是一样的吗?统计所有的门神种类。这些门神还有其他的称谓吗?(如将神荼、郁垒称作大锤将、小锤将/将秦琼、尉迟恭称作鞭锏将军/将大门、二门、偏门的门神称作大毛、二毛、三毛等)为什么产生这样的称谓?每年何时贴门神?旧的门神画怎么处理?贴门神时有仪式吗?此类年画的作用?

2.吉庆题材:当地有庆祝节日和节日祭祀主题的年画吗?(如岁朝图、合家欢、过新年、庆赏元宵、新春大吉、二月二龙抬头、端阳喜庆等)有表示节气的历画吗?(如春牛图、九九消寒图、春夏秋冬图等)历画中形象的称谓?(如春牛图中手执鞭的芒神)形象的含义?(如春牛图中“三人九饼”意为“三壬九丙”,是一个预示丰年的节气)这种历画何时贴?贴于何处?历画如何使用?(如九九消寒梅花图每过一天需用笔点染一片花瓣)这些历画与当地人的生活有什么联系?当地多子多寿主题的年画有哪些?(如瓜瓞绵绵、鹿鹤同春、猫蝶庆春、榴开百子、百子图、婴戏图、母子图等)富贵高升的主题有哪些?(如招财进宝、指日高升、平安富贵、凤凰牡丹、金玉满堂、鲤鱼跳龙门、福字寿字、喜报三元等)?当地其他吉庆主题的年画有哪些?(如万象更新、瑞兽图、狮子滚绣球、博古图、仕女图等)每幅吉庆类题材年画名字的来历?画面中形象的意义?何时贴?贴于何处?贴时有仪式吗?此类年画的作用?

3.生活题材:当地表现劳动生产及丰收题材的年画有哪些?(如庄家忙、男十忙、女十忙、纺织图、庆丰收、渔家乐、放牧图、渔樵耕读等)表现现实生活及习俗的题材有哪些?(如行旅图、访友图、进香图、庙会图、九流图、三百六十行、问卦图、各类改良图等)此类年画的内容有何意义?此类年画的作用?何时贴?贴于何处?

4.戏曲、传说题材:戏曲、传说题材的年画在当地有哪些?(如渭水河、孟姜女、三国演义、西厢记、西游记、杨家将、秦香莲、水浒传、四聘图、白蛇传、宝莲灯、二十四孝、牛郎织女等)画面中的形象是谁?故事情节?此类年画贴在哪儿?贴此类年画的作用是什么?这类题材的年画在当地年画中所占比重如何?为什么?和当地人的生活习俗有何关联?

5.神仙符像题材:当地有哪些神仙题材的年画?(如三皇圣祖、文武财神、刘海戏金蟾、和合二仙、八仙、东方朔、张仙送子、三星图、天女散花、送子观音等)有哪些可以起到避邪作用的符像类的年画?(如馗头或奎头、紫薇星、天地全神、观音、说法图、花神、槽头兴旺、栏门判、天师镇宅、下山虎、太极八卦符、旺相符等)这些符像各自的用途?(如上梁立柱时压上,可镇宅平安等)何时贴?贴于何处?画面中形象的意义及来历?如何使用?旧的符像如何处理?此类年画以何种方式得来?(如购买、馈赠、请自寺观等)价格多少?有对其增加法力的仪式吗?(如开光等)记录该仪式的有关情况。

6.杂画题材:当地有桌围画、灯画、拂尘画(贴在碗橱等地方,用于遮尘)、窗画、包装画纸、书本画纸、各类花纸、棋盘图、纸牌、招幌、条屏、纸扎画等杂画吗?画面形象有何含义?贴于何处?何时贴?其作用?有灯画吗?有哪些种类的灯画?(如走马灯、灯笼、照壁灯等)有布画吗?有哪些种类的布画?(如门帘画、吊挂、祖容等)这些杂画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如体现在造型、色彩、幅式、情节性、内容、文字上的特点)它们与当地人生活的关联。

7.制作年画:这些年画购于何地?价格多少?当地有制作年画的作坊吗?有堂号吗?师承谱系?(一代代怎么传下来的、每代艺人的名号及代表作品)艺人传略?(艺人的成长经历)作坊的情况?制作工具?谁制版?有画谱吗?都是老样子吗?有新创的样子吗?怎么刻版?(工艺与工序)有画诀吗?创作形象时需注意什么?(每一种形象的特点)每一种年画的形式如何?(如全版印制、半印半绘、手绘等)这种形式的来历?(历史上的说法)习惯于使用哪几种固定颜色?上色时有色诀吗?配色需要注意什么?

*剪纸

1.窗花

  窗花有哪些种类?(如窗花、窗旁、窗唇、窗棂花等)该窗花叫什么名字?何时贴?贴于何处?(窗的哪个部位)有何作用?(如祈雨、驱灾、镇宅、招魂、送病、止雨、装饰等)有相关的传说吗?主体形象是什么?有什么喻意?辅助性的形象是什么?有什么喻意?形象有变体吗?(如山西抓髻娃娃变体为坐莲娃娃、等燕娃娃、枣山娃娃、喜娃、抓鸡娃娃、手挂钱、葫芦娃娃、花瓶娃娃、坐笙娃娃、元宝娃娃等)变体后又生发出什么新的喻意?有与窗花形象相关的谚语、歇后语、俗语、謎语吗?(如山东滨州剪纸“老鸹落在猪身上”寓意“老鸹落在猪身上,看见人家黑,看不见自己黑”)造型有性别之分吗?这些形象与当地民俗、民间观念有何关联?(如鱼、鸡、龙等象征男性,莲、桃、兔等象征女性等)其造型特点?(未必是专业术语,可以是一种直觉性的描述)哪些剪纸旁有文字?为什么?(如河南“鸡镇五毒”剪纸旁写着“五月里,五端阳,吃粽子饮雄黄,金鸡贴在俺门上,蝎子蜈蚣都死光”)有些可起到镇符作用的剪纸使用时,还配以什么样的巫术手段?(如延安地区的“鸡衔蝎子”,贴时在蝎子身上涂红色,意味着出血了,被啄食而死)当地剪纸常见的装饰手法是什么?(单色、分色、衬色、染色、勾色、拼色、水印、纸塑等)当地剪纸有哪些常见题材?(如生产场景、生活场景、皮影人物、戏曲人物、神仙、十二生肖等)有哪些神仙形象?(如嬷嬷人儿、八仙、西王圣母等)有哪些戏曲形象?

2.门笺

  为什么挂门笺?当地门笺的艺术形式如何?(如单色、复色、挖补套色等)不同的门笺分别张挂在哪儿?(如有的张挂在厨间,有的张挂在灶旁,有的张挂在门框)何时张挂?一套完整的门笺有几张?(如哪些是一张一套、哪些是五张一套等)一套门笺中的几张分成不同的颜色吗?张挂时有顺序要求吗?门笺的幅式大小?(数据)门笺的题材?(如十二生肖、动物、花鸟、吉祥文字、二十四孝、万字等)门笺的图案有何喻意?有特殊用途的门笺吗?(如生日门笺、生育门笺、丧葬门笺等)

3.还有哪些其他类型的装饰性剪纸?(如顶棚花、炕围花、斗方花、门帘飘带花、床帐飘带花等)有礼花吗?(如节俗时贴在室内的剪纸、装饰寿楼的剪纸等)贴于何时?何处?有丧葬使用的剪纸礼花吗?(如招魂幡带、守孝窗花、纸扎剪纸等)记录这些剪纸的形象、常见题材、构成形式、色彩及民俗寓意等。礼花有固定使用的形象吗?(如丧葬礼花中的莲花、奈河桥、猫、狗、童子持灯等)参照年画的制作情况记录下剪纸制作的有关情况及艺人的情况。(如艺人姓名、住址、师承、个人简历、造型特点、工艺特点、材料、传播及流布等)

*家具

  室内有炕吗?在居室的什么位置?占多大面积?内部结构是怎么设计的?炕的功能有哪些?如何装饰?(如炕围花等)炕上放什么家具?家具的装饰?被面、床单是什么样的?有哪些图案?枕头是什么材质的?如何装饰?(工艺、纹样、色彩等)炕上席子的编织纹样有多少种?屋内有哪些家具?(桌、椅、凳、案、几、床、榻、梳妆台、衣架、脸盆架、书橱、衣柜、箱、博古架、围屏等)各种家具的造型、材料、工艺、装饰、色彩等。每种类型的家具都有多种式样,将其按系统统计出来。(如凳按形状分圆、方、长、梅花、杌子、虎腿等,箱按盛放东西的不同分书箱、衣笼、找箱、百宝箱、官皮箱、梳妆箱、钱柜、食格、茶担箱等)家具如何搭配?有固定的要求吗?家具各部件有名称吗?碗橱、八仙桌等家具有绘画性的装饰形式吗?将其记录下来。

*工艺传承

  当地从事建筑构件、家具制作、年画印制的工匠有作坊吗?他们的生产形式是什么样的?他们的手艺跟谁学的?如何拜师和学艺?有拜师仪式吗?如何出徒?有仪式或标志吗?各种工匠使用什么工具?关于这些工具有传说吗?工具的功能是什么?有艺诀吗?如何选材?如何制作?(工艺流程)所有的装饰纹样或工艺造型都是师传的吗?有没有将它们把握准确的技术要素?谈一谈工艺创新的情况。统计艺人所掌握的造型、题材。有行业规矩吗?怎么入行、入会?行业信仰?

四、交通类

*当地道路、桥梁有装饰吗?桥的形制?将桥上的雕刻、贴塑或绘画形式记录下来。有路神和桥神吗?什么祭祀形式?当地使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如畜力牵引的各类车、轿子、滑杆、船、皮筏子等)将交通工具的形制、结构、使用、功能等情况记录下来。交通工具的制造会涉及到哪些工种的工匠?对他们的传承谱系、个人传略、学艺从业、工艺制造、制作禁忌等情况加以了解。结婚、出殡各使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如何装饰它们?

五、生活器用类

*生产

  当地使用什么样的生产工具?(农耕、渔猎、狩猎、畜牧业、副业等)记录其造型、材质、功能。(图片及结构测量图)当地有哪些比较出名的手工业?(木工、铁匠、泥瓦匠、制瓷匠、纺织匠等)使用什么样的手工工具?

*生活

  当地使用什么样的照明具?(如油灯、烛、灯笼等)将灯具、烛台、灯笼的造型、材质、装饰、功能记录下来。有剪纸或年画类的灯笼花吗?什么图案?有何喻意?和民俗习惯有关系吗?有香炉、香薰吗?(造型、装饰、材质、功能特征)当地有哪些陈设类器具?(如帽筒、镜、花瓶、如意等)记录它们的材质、造型、色彩、纹样、寓意、陈设位置等。当地使用什么样的取暖具、纳凉具、清洁具?按系列将每一种类的各种形式记录下来。(包括造型、装饰、材质、功能、结构等)是自制的还是购买的?制作工艺?当地使用什么样的梳妆具?(梳妆台、梳妆箱、镜子、梳子、篦子、拢子等)将它们的材质、装饰、造型、工艺记录下来?当地有人制作吗?谈一谈制作情况。这些梳妆用品和女孩子的生活、教育有什么关联?有性教育方面的实物吗?(材料、形式、题材等)当地有什么样的文具?(笔、笔架、笔筒、砚台、镇纸、笔洗、案头小摆设等)其材质、造型、装饰及功能如何?当地使用什么样的容器?(筐、篓、盆、桶、罐、斗等)其材质、造型、装饰、用途如何?怎么制作的?有什么特点?当地摇篮、学步车等和孩子养育相关的器具有什么特点?还有其他的生活器用吗?节日或礼仪期间有没有特殊的装饰形式?(如盖上礼花等形式)怎么制作?描述这种民俗活动的过程。

六、神像类

*绘画形式

  当地绘画性神像有哪些?(如祖容、灶爷、钟馗、关公、玉皇大帝、黑无常、白无常等)记录它们的种类、材质、描绘人物、色彩、构图、造型等特点。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形象?是手绘的还是木版印制的?当地有艺人吗?了解艺人的情况。(师承谱系、个人传略、技艺传播、流传区域、工艺制作、发展现状等)使用什么颜料?什么工具?有画谱吗?神像供奉与生活的关系。有自创的形象吗?怎么创制的?来源或资料是什么?这些神像悬挂在何处?如何供奉?何时悬挂?何时收藏?使用哪些供奉用具?(如香炉、烛台、烛、杯、碗、碟、盏及刀、叉、戟等礼仪用具)记录下它们的造型、色彩、纹样、工艺特征、寓意、用途等)有纸马吗?将它们按祭祀内容记录下来(如桥神、轿神、床神、喜神、哭神、厕神、牛神、路神、树神、马神等)是手绘的还是版印的?记录它们的色彩及图案形式。

*塑作形式

  当地有神庙吗?供奉形式?当地塑作式神像有哪些?(如面塑、糖塑、果蔬塑、泥塑、铸铁等)记录它们的材质、种类、人物、色彩、造型、装饰纹样等情况。当地丧葬活动中有哪些祭祀物品?有纸扎吗?记录纸扎的种类及名称。记录纸扎的造型、色彩、图案、材料、制作工具、制作工艺。了解艺人的情况。

七、游艺类

*游艺

  当地有没有大型游艺活动?(如庙会、社火、灯会、傩戏、赛龙舟等)记录其活动过程。记录灯彩、彩舫、击鼓、旱船、龙舟、风筝、面具、皮影、木偶、脸谱等游艺品的种类、材料、造型、色彩、图案、使用方法等。了解艺人情况 (技艺传承、个人传略、流行区域等)。如何制作?如何表演?

*玩具

  玩具的名字?(如挂虎、座虎、皮老虎、人面猴、猴头雁、骑马武士、梨喽、竹节蛇等)使用了什么材质?(如声响玩具皮老虎用泥土、羊皮、毛发制成;摇鼓玩具用泥、纸、铁丝、木、线制成等)玩具造型形象、装饰图案、色彩是什么样的?有何寓意?与当地风俗有何关联?(如陕西凤翔的泥座虎是外孙满月时姥姥送给孩子的礼物,装饰着莲花、石榴纹样的座虎有祈子、护子之意,绿色有万年长青之意;济南中秋节家家户户必供“兔子王”以祭祀七十二清泉的来历等等)当地有有代表性的玩具吗?(如河南浚县代表性玩具“泥咕咕”中有战马、骑兵、作战将士、泥海螺、梨喽等形象)有历史渊源的说道吗?(如隋末瓦岗军曾在浚县古地驻军、作战,相传军士中有擅长泥塑的艺人,常捏塑泥偶,反映战争,所以当地玩具以泥塑战马、武士、骑兵、扁壶、号角、木制刀枪箭戟为主)玩具的用途?(如玩耍、摆设、避邪护佑、驱瘟、劝酒具、出售等)当地玩具有哪些制作手法?(塑作、编结、缝纫、雕刻、削斫、裱扎、陶瓷等)当地泥玩具是模制的还是捏制的?制作工艺?上色特点?当地土质特点?当地闻名的艺人?师承情况?玩具的传播情况?当地有拴娃娃的习俗吗?与拴娃娃相关的民俗资料?谁制作?如何制作?拴娃娃的材质与形象?当地有哪些富于动感的玩具?(如皮老虎、摇鼓金鸡、竹节蛇等)制作这种玩具时利用了什么原理?(如皮老虎利用鼓风原理产生声响、不倒娃玩具在空卵圆体中置钢球或玻璃球,借滚球重心位移引起玩具滚动却不倒的现象)怎么制作的?(如摇鼓玩具的一般做法是:活固一面小鼓,死固带棱泥团或数片金属拨片于摇杆上,摇动时,小鼓环摇杆转动,拨片则拨动用线绞紧的鼓槌而击鼓出声)当地有制作比较精致、雅致的玩具吗?(如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戏文泥人等)艺人师承系谱?技艺流传?造型题材?捏制技法?用色特点?制作工艺?有泥哨玩具吗?什么造型?泥哨在当地的民俗意义?怎么制作?当地和玩具相关的艺诀、俗语、民谣有哪些?(如山东苍山泥玩具艺诀“先色墨线后上色,颜色跑了墨当家”)有糖玩具吗?(如吹糖人、捏糖人、浇糖人等)怎么制作?材料?工具?常见题材?功能?其民俗意义?艺人?有编结玩具吗?(各种草编、棕编、铁丝编、玉米秸编等)有益智玩具吗?(如九连环等)有缝纫玩具吗?(如荷包、香包、布老虎、布鸡、布人等)有骨、铜、锡、石等雕刻玩具吗?有蝈蝈葫芦吗?有旋木玩具吗?(如棒棒人、哗啦棒槌、颜车等)有陶瓷玩具吗?有裱扎玩具吗?(如风筝、风车、纸人、纸蛇等)记录其作品造型、色彩、装饰、寓意、民俗使用、材料、制作工艺及艺人的情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ouerhuana.com/hehjj/44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猴耳环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