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猴耳环 > 猴耳环禁忌 > 正文 > 正文

倪蔼然教授治小儿肺炎经验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27 8:42:57
白癜风新年惠民活动 http://pf.39.net/bdfyy/dbfzl/171020/5777826.html

时间:-06-10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小儿肺炎”属中医儿科“肺炎喘嗽”范畴,临床以发热、咳嗽、气促鼻煽为主要特征,严重时可出现张口抬肩、呼吸困难、颜面、口唇青紫等症状,即西医学所称“支气管肺炎”疾病。该病多发于春秋两季以及季节交替之时,属于儿科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中以1~3岁小儿多见。倪蔼医院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与家,从事儿科临床工作五十余载,对儿科诸多疾病见解独到,尤其是运用中药汤剂配合中成药治疗“小儿肺炎”独具特色。笔者有幸随师侍诊,现将倪教授治疗“小儿肺炎”的经验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1.1外感病因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肺脏娇嫩,藩篱未固,腠理疏松,易受外邪侵袭。《幼科要略·春温风温》言:“春月暴暖忽冷,先受温邪,继为冷束,咳嗽痰喘最多。”若气候失常,非其时而有其气,外界冷热不均,或外出受风,或更衣脱帽,或汗出当风,以致小儿卒然受邪为患;若家长护理不当,衣被增减失宜,致使小儿寒温失调,外邪侵袭而为病。邪气多从口鼻、肌肤腠理而入,肺开窍于鼻,在体合皮毛,首先影响肺的生理功能,正如叶天士所言“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进而出现鼻塞、流涕、咳嗽等外感症状,因小儿发病后传变迅速,初为感冒,若失治误治可迅速转化为肺炎喘嗽病。1.2内伤病因《灵枢·逆顺肥瘦篇》曰:“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在趋于成熟过程中,形体尚未充实,气血生化不足,抵抗能力较弱,若禀赋不足,正气虚弱,易引起发病;《育婴家秘》记载:“小儿血气未充,……脾胃薄弱,……神气怯弱。”小儿脾常不足,若饮食不节,致脾胃受损,纳化失常,而致宿食、痰湿内生,宿食、痰湿郁而化热,痰热之邪上犯于肺,肺失宣降,发为本病。1.3病情演变小儿为纯阳之体,疾病传变迅速,外感邪气后易入里化热,内伤脾胃易酿生痰热而上犯于肺,故而疾病初起以邪犯肺卫和肺热亢盛或痰热阻肺为主,后期多由实转虚,以肺脾两虚为主。2诊断依据儿科古称“哑科”,因小儿多不能自言,又常不配合医者,病情难以得知,故有“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宁治一妇人,不治一小儿”的说法。倪教授认为,小儿肺炎应采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结合西医视触叩听、生化指标和医学影像学的结果综合确诊。2.1临床表现小儿肺炎临床表现轻重不等,为便于诊治,将其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2.1.1急性期邪犯肺卫和肺热亢盛或痰热阻肺为主,常见临床表现:①发热或不发热;②刺激性干咳,或有痰鸣音咳嗽,可伴有呛咳或呕吐;③可伴有喘憋;④舌质红苔薄黄或苔厚,脉滑数或弦滑;⑤听诊:此法是确定小儿肺炎的关键体征。肺部体征可闻及双肺呼吸音粗和湿啰音,背部两肺底及脊柱旁较密集、深吸气末更为清楚。2.1.2缓解期肺脾两虚为主,常见临床表现:①咳嗽少痰或干咳无痰;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③舌红少苔或舌淡苔薄白;脉细数或细弱;④听诊:仅双肺呼吸音微粗,湿性啰音已完全吸收。2.2辅助诊断①血常规检查:小儿肺炎分为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细菌性肺炎时,血常规结果为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病毒性肺炎的白细胞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比例增加,中性粒细胞比例无增高。②C反应蛋白试验(CRP):细菌性感染此值上升,升高不感染的严重程度呈正比。3治法方药基于上述认识,倪教授结合临床实际,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总结桑菊饮、三拗汤和华盖散等组方思路,并自拟“小儿肺炎宁方”为基础方,分期论治,并随患儿症状、体征及现代医学检查结果进行加减配对。兹介绍如下。3.1急性期治疗以祛邪为主,以解表清热、宣肺平喘为治疗原则,选用小儿肺炎宁方。药物组成:忍冬藤12克连翘10克桑叶10克杏仁10克鱼腥草12克前胡10克炙杷叶10克陈皮10克甘草5克方中忍冬藤、连翘辛凉透表,兼有清热之效,忍冬藤走窜通络之性较强,连翘有消痈散结之功,两药相伍,使体内郁热宣散透达于外;桑叶甘苦性凉,善走肺络,清热宣肺;杏仁苦温,肃降肺气,二药相伍,直走上焦,一宣一降,以复肺宣収肃降之性;鱼腥草微寒,独归肺经,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鱼腥草有消炎、抗菌、抗病毒、平喘作用;黄芩苦寒,清热泻火,善清肺热。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芩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各种革兰阳性菌、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两药相伍,共奏清热化痰,泄肺排脓之功。其中鱼腥草的用量应随肺热咳嗽、痰黄黏稠的轻重程度选择,在10~20g之间;枇杷叶味苦性平,降肺下气;前胡辛散苦降,清热宣肺;桔梗味苦性平,开宣肺气,三药合用,加强宣降肺气之力。陈皮辛温,理气化痰,使全方不至寒凉壅滞;甘草甘温补中,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解表清热,宣肺平喘之功。若听诊闻及双肺呼吸音粗和干性和湿性啰音者,在“小儿肺炎宁”方上加桑白皮10g,紫苏子10g,地龙12g,以泄肺平喘。若憋喘较重,另加炙麻黄6g,葶苈子10g。此二药药力峻猛,宜中病即止。3.2缓解期治疗以扶正为主,调理小儿体质,促进身体全面恢复,以防邪气来复。若咳嗽痰少或干咳无痰者,宜加紫菀12g、炙百部12g、款冬花12g以润肺止咳化痰;若有易感、汗出、恶风者,宜玉屏风散(防风10g,黄芪10g,白术10g)加怀山药、黄精各12g,以益卫固表、健脾益气;若面色萎黄、食少纳呆、见食不香、舌淡少苔或无苔者,多为脾气亏虚兼胃阴不足,宜五味异功散(太子参12g,白术10g,茯苓12g,陈皮10g,甘草4g)加沙参、麦冬、木瓜和内金各12g,以健脾益气、和胃增食,其中木瓜、内金合用,可和胃增食,为倪教授治疗食欲不振的常用药对;若患者为过敏体质,可加防风、蝉蜕、徐长卿、银柴胡、乌梅各12g,此五味药据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有抗过敏之效,若患者舌苔厚不加乌梅,以防敛邪之弊。3.3成药治疗当患者确诊为小儿肺炎,小儿可服汤药,便以中药汤剂进行治疗。若小儿服汤药困难,单用中成药也可治愈。倪教授选用的基本中成药为小儿肺炎散、猴耳环消炎颗粒(或炎宁颗粒)。在此基础上,随证选择合适的成药治疗,例如小儿发热加儿感退热宁颗粒、小儿退热口服液,热甚超过38.5℃时,在前两种中成药基础上加羚羊角粉以退热;小儿外感咳嗽兼食积属痰热者,加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小儿久咳或咳嗽较重但痰不多者,加儿童咳液;咳嗽痰多或喉中痰鸣者加保童化痰丸或金振口服液;小儿食积发热加健儿清解液。4病案举隅病例1患儿,男,6岁,年9月6日初诊。1个月前曾因肺炎住院治疗,活动后仍咳嗽有痰;1周前又现发热,体温39.4℃,咳嗽,流黄涕,经推拿治疗及服用中药和抗生素治疗。现咳嗽、热退,查: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性啰音,舌微偏红苔中白,咽微红,脉滑细数。处方:忍冬藤12g,连翘10g,桑叶12g,杏仁10g,鱼腥草15g,黄芩10g,炙杷叶12g,前胡10g,瓜蒌12g,清半夏10g,浙贝母12g,牛蒡子12g,蝉衣10g,射干10g,桔梗10g,陈皮10g,炒莱菔子10g,生甘草5g。5剂,每天1剂,水煎2次,取药汁ml。服药时,每次约10ml,2小时口服1次,每日可达5~7次。按:年9月16日,该患儿家长说服3服药后基本不咳嗽。该患儿1个月前得过肺炎,未彻底好转便又因外感而复发,虽现已热退,但舌诊提示仍有余热,听诊提示有支气管肺炎,故治疗应以解表清热、宣肺化痰为主,选用小儿肺炎宁方加瓜蒌、半夏、蝉衣、射干、牛蒡子,其中该患儿痰热较重,故鱼腥草用量达15g,并加浙贝母、瓜蒌、半夏,增强清热化痰之力;蝉衣、射干、牛蒡子清热利咽,又可辛凉解表。病例2患儿,男,2岁,年11月24日初诊。感冒流涕,咳嗽3天,加重1天,大便干结。查:舌微红苔白,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及湿性啰音。处方:桑叶10g,杏仁10g,连翘10g,防风10g,黄芩10g,鱼腥草15g,葶苈子6g,地龙12g,瓜蒌12g,清半夏10g,前胡10g,炙杷叶10g,苏子6g,桑白皮9g,厚朴9g,生甘草3g,陈皮9g,炒莱菔子10g。水煎服,5服。水煎浓缩ml,每次10ml,每日5~7次。同时配合小儿肺炎散和猴儿环消炎颗粒治疗。按:该患儿属于痰热内阻型的肺炎喘嗽,故用“小儿肺炎宁方”的基础方。此外加葶苈子、地龙、苏子、桑白皮以泻肺平喘;防风以祛风解表;瓜蒌、半夏增强化痰之力;厚朴、炒莱菔子以行气化积。年12月1日二诊:药后肺炎好转,已无明显症状,大便较为正常,日行1次。查:舌微红,苔薄白,双肺呼吸音微粗,未闻及哮鸣音及湿性啰音。在前方基础上,减去防风、葶苈子、地龙、瓜蒌、半夏、苏子和厚朴。再予3服,以兹善后。倪教授在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手段,利用纯中药治疗小儿肺炎,体现了中医治疗急症的优势所在。身为学生,我们有责任将老师的宝贵经验继承和传播,惠及更多同道中人和有志之士,此乃吾辈之幸,也是写文的初衷。(注:本文在发表文章的基础上稍作改动,以弥补之前不足和欠缺之处。)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ouerhuana.com/hehjj/53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猴耳环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