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半个多世纪,《人生七年》从7up更新到63up,画面从黑白变成了更精细的彩色,当初稚气的七岁孩童,也经历了岁月沧桑,不再莽撞尖锐,变成了温润淡然的老人。
(63up)布鲁斯、Sue、托尼手拿七岁时的照片
这部纪录片拍摄始于年,当时22岁的记者迈克尔?艾普泰德(MichaelApted)被总编关于英国阶级固化的想法触动,深感要英国阶级制度的不合理。于是他和三位同事从英国各地区找来14位七岁的孩子进行采访。
在这些来孩子中,有的出身孤儿院、有的父母都是劳工、有的来自中产家庭、有的读寄宿学校,而之后每隔七年,迈克尔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了解他们的生活、询问他们对现状的看法和未来的规划。期望从他们的眼中观察英国会发生什么变化。
如今已经是第9个七年,22岁的迈克尔,也由一个青丝少年,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半个多世纪下来,迈克尔本人成了世界著名的导演,他执导的《7Up》也被评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50部纪录片”之首。
谈到人生七年,人们往往想到社会阶层固化、寒门再难出贵子、孩子都是原生家庭的缩影等话题,然而随着故事的推进,人们显然低估了这部片子承载的含义,它所表达的主题已经远远高于“阶极”这两个字眼。某种程度上,《人生七年》系列更像是一次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拷问。
抛开阶级固化的眼光,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这14个孩子作为一个个的独立个体,如何地去凭着自己所拥有的条件去追求梦想,追求幸福。
在我们承认社会、阶级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的前提下,尊重其中每一个个体的生活方式,同时尽力去弄清楚自己要选择的道路,才是这片子给我带来最大的意义。
跟随孩子们的人生轨迹,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人生七年。
1.Nick
所谓“超越阶级壁垒的男孩”,指的就是Nick了,被大家认为是逆袭的典范。Nick在一个偏远的牧场生活,早期的采访,一直很内向,不太敢看镜头,说话不自信。
但后来凭借着自己对科学的兴趣,一股劲考上了牛津大学,然后到了美国当了教授。这时已经意气风发,整个人都自信而利落。
63up的时候,得知他得了喉癌,希望他可以转危为安。
2.布鲁斯
天使一般的男孩。七岁时,导演问他希望长大以后干什么。他回答道,去非洲帮助别人。这一点贯穿了他一生。
出身优越,没有所谓的阶级偏见。考上了牛津数学系,却没走所谓的精英路线。
在平凡的学校任教,他认为教育可以帮助他人。单纯,简单,幸福。
3.尼尔
早在三集之前,纪录片拍到他们42岁的时候,就有观众在评论,他们的人生已成定局。然而,各种出人意料的故事,后来也继续在他们的生活中上演。
命运最让观众揪心是出生在中产家庭的尼尔,在《7UP》里,他是最招人喜欢的孩子,总是蹦蹦跳跳,眼睛永远闪闪发光。
后来却从大学辍学,在建筑工地上搬砖。在21岁至42岁21年里甚至成为居无定所的流浪汉,饱受精神疾病的折磨.
后来凭借努力,成为了地方议会的顾问。56岁的尼尔评价自己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撑下去”。
“也许生命不过如此,要做自己,明白生活会一直继续,世上还有无数生命,也在寻找自己的路。”
4.福利院兄弟保罗和西蒙.
第一次看到保罗,就感觉自带一种弱小可怜。7岁在福利院,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要靠自己处理,没爹没妈受人欺负。以及七岁的西蒙形容自己做梦的时候,更是让人心疼。
当导演问及以后上哪所大学,只能充满困惑的反问“大学是什么意思?”
保罗比较腼腆自卑,以至于让人看起来缺乏男子气概,长大后一直是一个普通工人。每次采访保罗,总是含蓄地笑着,给人一种踏实的感觉。很幸运的是他娶了一个很好的妻子,两个人恩爱,生活很朴实。
导演问保罗妻子你爱上对方什么,妻子说,“我觉得是他的无助,是我的母性本能,让我选择他,拥抱他。我也觉得他很帅,但他不认同这点。”保罗则一旁害羞傻笑。
让人惊喜的是,在生孩子之前,变卖了家产,买辆房车,完成了环游澳大利亚的心愿。后来生一儿一女,儿子也内向,不过很健康。老年时,保罗修修房子,送送东西,服务别人,让他很满足。
西蒙,长大后在一家冷冻厂打工,28岁时结婚,生了5个孩子。谈起自己的孩子,就很开心。
当导演问能给他们什么时,他说,他们已经拥有了,一个爸爸。后来离婚,又娶了一个很上进的妻子。在56up的时候,也做了一件让人震惊的事,收养了很多孩子。
5.伦敦东区三姐妹Jackie、琳、Sue
七岁合影,从左往右:Jackie、琳、Sue
Sue,三姐妹中最厉害的一个。在7岁的时候,Sue就表现出比较有主见的气质。说自己要晚点结婚,充分体验生活,果然最晚结婚,一心搞自己的事业。后来结婚,又离婚了。自己带着孩子做各种工作。到56up,已经成为了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的一个科目负责人。
Jackie结婚早,离了两次婚,留下好几个孩子。自己也一身病。生活过得比较悲催。好在她一直比较坚强面对。
琳,从小就有一种文静的气质。后来在图书馆工作,和孩子们打交道过着平淡而满足的生活。
6.富家三公子约翰、安德鲁、查尔斯
人们眼中的精英阶级。7岁采访时,就知道自己要读哪所大学,长大后从事什么行业。那种坚定而睿智的表达,在以后的每一个七年都贯穿其中。
三个人都按着自己小时候的想法在生活。约翰私立大学就读,一路考入牛津大学,读的法律,娶了前保加利亚大使的女儿。
但优越并不代表不需要努力,正如约翰所说说:“人们总以为,我们这个阶层的人生来就拥有这些权利,但我们也需要熬夜拼命,付出大量努力,才进入大学。”
7.彼得
28岁的时候,发表了对政府的不满言论,退出了拍摄。56才回归,两口子都是公务员,生活美满。
8.富家千金苏西
唯一一个富家女孩。七岁天真,14岁迷茫。
21岁放纵自由,吸烟纹身,认为一切无意义,28岁结婚,过上了安心的主妇生活。
9.托尼
托尼,来自伦敦东区底层穷人家。
从小有个当马术师的理想,14岁辍学去马场做学徒,无奈水平有限只能放弃,他不得不换一个理想——当出租车司机;21岁,他染上和父亲一样的恶习,赌博。整天游手好闲的托尼在赌场靠给人下注赚些外快。
托尼的人生在28岁进入了正轨,不仅没有像导演说的“蹲大狱”还走了“大运”,完成了结婚生子的一系列操作。
与此同时,托尼如愿成为一名出租司机,但他不安于现状,几经折腾又变换了很多种身份。学过影视表演,尽管只能跑跑龙套,混些小角色。
虽然这辈子没做成什么大事,但他把想做的都做了一遍,一生秉持乐观,在自己的多面人生里纵情奔跑。也没什么不好,人生最怕到头来一肚子遗憾。
看完整部纪录片,或许会抱怨自己的家庭、出身、性格。是的,富裕的家境确实让人生轻松了一些,但普通阶层的孩子们也在凭借自己努力奋斗,获得自己的幸福。乐观的Tony,聪明的Nick,坚韧的Jackie,朴实的Paul,安稳的Andrew大家各自有各自的生活道路,各自有各自的幸福。
长大以后,每个人都遇到了人生的苦恼。但每个人都在坚持着自己的理想。21岁后的生活,大家幸福的来源很大部分源于家庭,源于承担责任。而更多人的更大满足感,源于付出,源于奉献。
Bruce终生践行着他奉献的信仰,Neil走出困境靠的是开始对社区做贡献,Lynn为孩子们搭建书本与生活的桥梁,John不满足于自己的富裕创立经营着慈善项目,Symon收养了那么多孩子。这一切传达出的善意,不是比所谓的阶级壁垒,更值得我们从节目中去认识,了解吗。
·分享于留言区·
END
往期精彩
1.BBC纪录片
《生命的起源》,世界另一面的美好?
2.BBC纪录片
《地球脉动》,一部高达9.9分的纪录片!
3.BBC纪录片
血色的《海豚湾》!
-欢迎转发,转载授权,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