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菌核。
2别名野猪粪、猪屎苓、枫苓、地乌桃、野猪食、猪茯苓。
3植物形态菌核埋生于地下,为不规则块状,表面呈凹凸不平的瘤状,皱缩,黑褐色,有漆样光泽,内部白色或淡黄色,子实体多数由菌核上生长,伸出地面,有柄,柄多次分支,每枝顶端有一菌盖;菌盖肉质,干后硬而脆,圆形,中部脐状,近白色至浅褐色,无环纹,边缘薄而锐,常内卷,菌肉薄,白色,菌管与菌肉同色。
4产地分布野生于凉爽和朝阳的山坡,以枫、桦、柞、榆、槭、柳及山毛榉等树的根际为多。主产于陕西、云南、河南等地。
5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6药材性状条形、类圆形或扁块状,有的有分枝,长5~25厘米,直径2~6厘米,表面黑色、灰黑色或棕黑色,皱缩或有瘤状突起。体轻,质硬,断面类白色或黄白色,略呈颗粒状。气微,味淡,嚼之绵软不易碎。
7性味归经性平,味甘,淡。归肾经、膀胱经。
8功效与作用利尿渗湿。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9临床应用用量6~12克,水煎服或入丸散。用治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
10药理研究有利尿、抑菌、抗癌、提高免疫机能、保肝、降低肝细胞HbsAg、增加肝糖原积累、抗放射线等作用,并具有促进免疫功能的作用。毒性试验,小鼠无异常反应和中毒现象。
11化学成分含麦角甾醇、生物素、蛋白质、粗蛋白、可溶性糖分、多糖及2-羟基-α-羟基-二十四碳酸、多孔菌甾酮A、多孔菌甾酮B、多孔菌甾酮C、多孔菌甾酮D、多孔菌甾酮E、多孔菌甾酮F、多孔菌甾酮G、猪苓葡聚糖I、25-去氧-24(28)-去氢罗汉松甾酮、25-去氧罗汉松甾酮等成分。微量元素有钙、锰、铁、镍、铜、锌、铬、铝。
12使用禁忌有湿症而肾虚者忌。无水湿者禁用,以免伤阴。
13配伍药方1、治妊娠自脚上至腹肿,小便不利,微渴引饮:猪苓克,末。以熟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子母秘录》)
2、治热淋,尿急,尿频,尿道痛:猪苓、萹蓄、车前子各9克,木通6克,水煎服,日服2次。(《中国药用真菌》)
3、治妊娠小便不通,脐下硬痛:猪苓、木通、桑白皮(锉)各30克。上粗捣筛。每服9克,水一盏。入灯心草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普济方》猪苓汤)
4、治肝硬化腹水:鲤鱼一条(重~克),猪苓、大腹皮、防己、泽泻各9克。剖开鱼腹,除掉内脏,洗净。将以上四味药研末装入鱼腹内,煮熟,去药渣,食鱼喝汤。(《中国药用真菌》)
5、治肠胃寒湿,濡泻无度,嗜卧不食:猪苓(去黑皮)15克,肉豆蔻(去壳,炮)二枚,黄柏(去粗皮,炙)0.3克。上三味捣罗为末,米饮和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食前热水下。(《圣济总录》猪苓丸)
6、治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各30克。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纳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伤寒论》猪苓汤)
7、治疟不分新久:猪苓30克,茯苓15克,柴胡12克,半夏9克,甘草3克,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三碗,煎一碗,未发前服,渣再煎,发后服。(《本草汇言》引《方脉家宝》)
门诊介绍
天津静海龢壹堂中医门诊,秉着传承中医国粹,匠心打造品质精神,汇集北京、天津、静海中医专家教授,以“名医、良方、好药”为核心经营理念,为广大患者和中医爱好者提供中医医疗服务和问道平台。
在继承针灸、正骨、推拿、拔罐、穴位敷贴等传统疗法的基础上,开设了中医内科、中医儿科、中医妇科、中医男科、中医皮肤以及颈肩腰腿痛科,力求为老百姓提供真正的中医医疗及养生服务。
门诊坐落于天津市静海区南纬二路南侧凯通花园底商。
联系-
长按识别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ouerhuana.com/hehjj/8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