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人民政协网
土地是生存之本、土壤是健康之源。土壤有机质是指土壤中源于生命的物质,是土壤中除矿物质以外的物质,是土壤中最活跃的成分,是土壤肥力的基础,土壤有机质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改良土壤结构、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可以说没有土壤有机质就没有土壤肥力。
“有机质农业”概念是由联合国工发组织全球科技创新专家委员会执行主席孙建,在年1月安徽亳州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项目规划中首先提出。有机质农业是健康土壤和农业生产的保障,只有健康的土壤才可以生产出健康的生态食材,有机质直接影响着农田、生态、植物健康,间接影响动物和人类的健康。有机质农业积极致力于利用耕育农法循环农业培育生态土壤,使农业生产回归健康生态本源。
1、有机质农业概念
有机质农业是耕育农业、生态农业的基础,致力于提高土壤呼吸强度和维系土壤健康的农业(呼吸农业),有机质农业不同于遥不可及高门槛生产条件的有机农业,他是按照循环农业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模式,以提升和保持土壤的有机质高水平含量,保持在当地或就近的一定区域内,农田种植产出与发展养殖业品种和规模之间的平衡,最大限度将农业生产和加工的废弃物综合利用,通过养殖业实现过腹还田,形成良性的生态种养农业。农田产出的优质生态农产品和秸秆等副产品,其生态食材作为人类健康生活食物和动物的健康养殖饲料,种植和加工农副产品和生态作物秸秆用于养殖饲料、饲草和生态肥料。将人畜粪便通过沼气或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优质肥料用于还田,保持和提升土壤有机质养分,为形成下一轮更高质量的有机质农业创造基础。实现优质有机质农田、生产优质生态食材、供应生态餐桌和市场良性循环。
有机质农业倡导生态生产、循环生产。即根据当地农田的产出、市场需求以及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合理配套布置养殖品种和养殖规模。就地或就近利用农田产出食物和副产品发展养殖,减少养殖业需求的农副产品运输距离,为养殖、加工废弃物生产的有机肥料还田提供方便。
我国农耕文化悠久,耕育农业要求保持有机培肥理念与现代农业结合之路。耕育农法强调土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壤是土地的精华,具有养育、生态以及社会保障等多种功能。它支撑生物生长生活。土壤还是众多生物的栖息地,为生物提供藏身之所。土壤也为动物及人类立足于生物圈提供了丰富的食品,既包括初级生产获得的植物产品,也包括次级生产获得的动物产品。可以起到固碳的作用。研究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有助于从空气中净吸收二氧化碳。
2、有机质农业提出的背景
有机质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和缓冲性能。同时有机质中的腐殖质具有生理活性,能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有机质中的腐殖质还具有络合作用,有助于消除土壤的污染。
近年来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土壤投入产出失去平衡,随之而来的是化学污染,土壤板结,土壤理化性状、团粒结构破环,保水保肥能力能力、透气性、酸碱度变差,有机质含量降低,营养失衡。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变差。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态健康食材的需求,引发对土地的数量和土壤质量都来越高的需求,维系优质可持续利用的健康土壤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脱胎于传统农耕的有机质农业越来越引起社会的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ouerhuana.com/hehry/9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