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猴耳环 > 猴耳环性味 > 正文 > 正文

玉屏风散病案摘抄八则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9/19 17:39:44
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病案一

患者,男,33岁,年4月就诊。患者两年前5月发作鼻塞、鼻痒、喷嚏、流清涕,自服感冒药1个月余无效后前往某院就诊,在该院耳鼻喉科确诊为过敏性鼻炎,予口服开瑞坦片10mg,qd后缓解。此后每于春末秋初发作鼻塞、鼻痒、喷嚏、流清涕,持续2个月余,需每日服用开瑞坦片缓解。此次患者尚未出现症状,但自觉服用西药效果已逐渐不明显,要求中药预防治疗。患者平素易患感冒,晨起受冷风即出现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脉浮。此为肺气虚弱,卫表不固之证,予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方药生黄芪30g,炒白术10g,防风6g,连服1个月。

2个月后患者复诊,诉此次鼻炎发作症状明显减轻,不必每日服用开瑞坦片。嘱患者可于每次春秋发病前连服1个月玉屏风口服液(便于服用)以减轻症状。

年5月对该患者进行随访,患者遵医嘱服药3次,症状已减轻,故今年未服用。患者诉现在晨起时会出现鼻塞、鼻痒、喷嚏、流清涕,日间活动症状不明显,自觉症状尚能忍受,未就诊服药。

按语:过敏性鼻炎属于中医“鼻鼽”的范畴。《素问·金匮真言论》云:“……肺,开窍于鼻。”《灵枢·脉度》云:“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即肺气宣降正常,则鼻窍通利,呼吸通畅,嗅觉灵敏;而肺气宣降失常,则鼻窍壅塞不通,打喷嚏,流清涕,嗅觉失灵。“鼻鼽”,主要指肺气虚弱,腠理疏松,卫表不固,感受风寒之邪,使肺失宣降,津液凝滞停聚,阻塞气道,出现鼻塞、鼻痒、喷嚏、流清涕、嗅觉失灵等病症。

患者过敏体质,肺气虚弱,腠理疏松,卫表不固,风寒之邪乘虚侵入,肺为娇脏,不耐寒热,风寒束肺,使肺失宣降,津液凝滞,出现鼻塞,流清涕;“无风不作痒”,风邪作祟,故鼻痒、眼痒、咽痒。

当肺气得以补益,卫表得固,则邪无以入侵,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玉屏风散以黄芪补肺脾元气,白术健脾,防风祛风。如此配伍,黄芪得防风则祛而外无所扰,得白术则补脾而内存所据,犹如在人体表面形成道屏障,邪自去,表自固。故在外邪侵袭前,得玉屏风散益气固表,自能御邪于外。

病案二

陈某,女,58岁,年7月26日初诊。

  主诉:“畏风怕冷、自汗3个月加重10余天”。患者半年前因结肠癌行结肠切除术,之后间断化疗。3个月前出现手指胀、麻木,渐至浑身刺痛,自觉加衣保暖后症状减轻。故于炎热天气仍穿厚衣、棉鞋,继而汗出不已,衣服浸湿,但畏风寒症日增,浑身疼痛,尤其手足发凉、疼痛、麻木,开冰箱取东西尚需带厚手套,伴有乏力,自言痛不欲生。患者自发病以来,饮食乏味,大便尚可。舌质红,苔白,脉细。处以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味。

  组方:黄芪30克,白术15克,防风12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煅龙骨20克,煅牡蛎20克,浮小麦30克,生姜3片,大枣5个。

  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嘱减衣,以不出汗为标准。

  患者于年8月2日复诊,觉出汗明显减少,畏风怕冷症好转,无浑身疼痛,时有双手麻木,继续前方益气固表,调和营卫。一个月后患者痊愈。

  按语:此患者术后卫气虚弱,不能固表,故觉畏风寒,加之穿衣过多,大量出汗,津液外泄,伤阴,致营阴不能内守,营卫不和,恶性循环致使出汗愈发增多,从而更易为风邪所侵。

  《医方考》云:卫气一亏,则不足以固津液,而自渗泄矣,以自汗为由也。用白术、黄芪益气,然甘者性缓,不能速达于表,故佐之以防风。李东垣说,黄芪得防风而功愈大,乃相畏相使者也。卫气功能为温分肉而充皮肤,肥腠理而司开阖,惟黄芪能补三焦而实卫,为玄府御风之关键。且无汗能发,有汗能止,是补剂中之风药。白术健脾胃,温分肉,培土即以宁风。防风善驱风,得黄芪以固表,白术以固里,故而外有所卫,内有所据,风邪去而不复来。

病案三

  患者:何某某,40岁,男性,中国科学院电工所。

  年4月19日初诊:前因医院作手术、电疗后,服用甲状腺素片,经常出汗,极易感冒,舌苔薄白,脉象浮大无力。辨为表虚卫阳偏弱所致,予“玉屏风散”:黄芪九钱,防风二钱,白术五钱,上药共剪成小块,掺匀,每用三钱,水煎服,日服二次,

连服一月,感冒及出汗等均愈。

  二诊:年1月29日,患者又因穿着不慎于四天前感冒后,鼻塞流涕,涕色黄白相兼且带血块,有时鼻流鲜血。咽痒,咳嗽,痰色白,量不多。食欲睡眠尚好,尿黄,医院耳鼻喉科诊为“鼻咽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经治未效而又就医。舌苔薄白,右脉数大。予

以“自验外感方”:白薇三钱桔梗三钱芥穗三钱防风二钱前胡三钱白前二钱杏仁二钱浙贝三钱桔红二钱甘草一钱连翘三钱牛蒡子二钱 嘱服四剂。

  年3月26日随访,患者服四剂药而鼻衄等均愈。

病案四

  丁某,男,8岁。

  初诊:年2月5日。

  主诉:(母诉)患“鼻炎”已四年,主症涕出奇多,初期清稀,迩来偶有稠浊,通气尚可,四时迭更而症状不减,且善泄汗,汗多时

涕更多,尿炕频繁,几无虚夕。

  诊查:鼻前庭红赤粗糙、潮润,鼻腔有分泌物,舌薄苔,脉平。

  辩证、治法:肺怯则肺液滂沱,四年来无法控制,肾虚则摄纳失权,遗尿已成习惯,好在金水同治,古有先例。

  处方:黄芪10克白术6克防风6克乌药5克山药10克百合10克诃子肉10克益智仁10克七剂

  二诊:4月1日。母诉:进药二十剂,涕多清稀及尿炕明显改善。鼻前庭充血已较淡,粗糙区已完整。鼻腔内多粘液性涕。舌薄苔,脉细。肺怯未见充壮,肾虚逐渐改善。仍取玉屏风散会缩泉丸大意,再参敛药。

  处方:黄芪10克防风6克白术6克乌药5克山药10克益智仁10克诃子肉10克五味子10克乌梅10克五剂

  三诊:6月17日。母诉:药累进四十剂,涕量已减少到正常。小便次数减少四分之三,基本无遗尿。鼻前庭及鼻腔未见异常。舌薄苦,脉细。肺窍多涕者已敛,肾窍多尿者已少。药求扫尾,量取维持。

  处方:黄芪10克白术9克防风6克山药10克桑螵蛸10克诃子肉10克益智仁10克五味子10克五剂,隔日一剂,即维持量

服法。

  :《灵枢》有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肥腠理,卫外以为固也。”又云“营出中焦,卫出下焦。”下焦乃肝肾所居,肾为元气之根。气虚卫疏,腠理不固,故为表虚自汗,易感风邪。此方益气实卫,故以治表虚自汗,虚人感冒。医院陈曙霞教授,用以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效用卓著。

病案五

孔某,男,51岁。年11月7日初诊。患者平素体质较弱,经常外感,于年.3月的一天,早晨去市场买菜,当时穿衣服少,感受了风寒,回家约2个小时后便觉左面部麻木略痛,触之有凉感。两天后到某院诊为面神经炎,经常规疗法数日效不显著,医院住院,予中西药物数种注射、内服,及烤电、针灸、理疗,穴位敷贴等效果均不显著,症状基本同前。外遇风寒刺激,进食酸凉之物后疼痛尤甚,二便正常。化验血常规、血脂组合、血流变等均无异常。舌质淡,苔薄,脉弱。

  证属肌表虚弱,加之外受风寒之邪,当时未得及时清解,闭阻于肌腠所发。治以扶正固表,祛风散寒活络。

  处方:玉屏风散加味:黄芪30克,白术15克,防风10克,羌活10克,桂枝9克,白芷9克,红花9克,丹参10克,大枣3枚,水煎服,日1剂。嘱其第3煎待温,以纱布蘸药液稍拧至不滴水为度,敷于患处,日数次。

  二诊:服药12剂后上述诸症明显见轻,左面部较前觉有舒适感。原方黄芪减为15克,白术减为10克,桂枝减为5克,入当归9克,续服15剂后,酸麻痛凉症状全部消失,诸症获愈。

  按语:本例迁延数载未愈,究其根本病因为素体虚弱,早晨外出感受了风寒,蕴于肌肤腠理,而现上述数种症状。故用玉屏风散加味,药中黄芪为君,益气升阳固表;白术功可补中益气固表,二药均可增强机体抵抗力;防风可散风胜湿止痛;羌活主要成分含有挥发油,散寒解表,通痹止痛;桂枝辛甘,助阳解肌,温经止痛;白芷辛能解表散风,温可散寒除湿,芳香上达,能祛风寒化湿浊;红花辛散温通,具活血通络祛痛之功;丹参活血且能扩张周围血管;大枣甘温质柔,益气调营,缓和药性。全方具有益气升阳固表、疏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止痛功效。药证合拍,疗效显著。

病案六

王某,男,50岁。反复咽干有异物感5年,易感冒,曾服猴耳环消炎片、健民咽喉片及庆大霉素超声雾化,激光理疗等均无明显好转,逐来我科就诊。检查:咽后壁粘膜暗红,小血管扩张明显,淋巴滤泡增生,舌红苔薄白,脉细弱。中医辨证为慢喉痹,治宜补肺养阴,行气化痰,活血通络。处方:黄芪20g,白术、防风、玄参、杏仁、熟地、蝉蜕、枳壳、路路通各10g,川贝、桔梗、甘草各6g,生牡15g。上方1剂/d,水煎2次,取汁ml,分2次温服。服药3个疗程后,患者自觉症状消失,咽粘膜色泽正常,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消失。停药后半年内未复发。

按语:慢性咽炎,中医又名慢喉痹,病程长,症状时轻时重,顽固难愈。临床上常见有慢性单纯性咽炎、慢性肥厚性咽炎、慢性萎缩性咽炎。中医理论认为此病的病机为:脏腑虚损,虚火上炎,灼津为痰;或肺脾郁火,上蒸咽喉,清道不利;或肺脾气虚,清阳不升,咽喉失养;或肾阳亏虚,命门火衰,咽喉失于温养。总之,肺、脾、肾等脏腑的亏损或失调使咽喉失于濡养,是本病的根本病机。

咽喉位于上呼吸道,是人体与外界接触的重要通道,其分泌物中有多种免疫球蛋白,故与机体的免疫机制密切相关。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是治疗慢性咽炎的关键。玉屏风散中黄芪是具有很强双向调节作用的免疫调节剂,能增强人体白细胞诱生干扰素的能力,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及杆菌有抑制作用,并可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活性,促进淋巴的转化,还能改善末梢血液循环。白术能纠正T细胞亚群分布紊乱状态,起到增强免疫、调节免疫的作用[1]。防风助黄芪益气固表。另外加玄参、熟地滋阴润燥,杏仁苦辛温润、宣利肺气,川贝化痰散结,蝉蜕、桔梗、甘草清利咽喉。全方共奏补肺养阴,清咽利喉之效。

病案七

袁XX,男,41岁,主诉慢性腹泻十余年,中西药服用无数,西药用过甲硝唑、诺氟沙星、环丙沙星、苯乙哌啶、多酶片、鞣酸蛋白、矽炭银、思密达、整肠生、黑金卫片等。中成药用过附子理中丸、四神丸、真人养脏丸、参苓白术散、补脾益肠丸,结肠炎丸、乌梅丸等。汤药喝的就更多了均无效果。刻诊:面色苍白无华,神疲乏力,语声低微,诉长期便溏,吃完饭便肠鸣腹泻,经常感冒,畏风寒,心悸气短,舌淡白,脉浮虚。诊为:脾虚泄泻。

药用:黄芪克白术60克防风10克炙甘草30克五剂

二诊:病人大喜言服药后仅第一天溏便两次,以后大便皆成型一天一次,精神好转,体力大增,畏寒心悸气短亦失,原方剂量减半又开五剂,嘱药服完改服玉屏风口服液一个月巩固。

按语:此病人属脾虚泄泻,然用参苓白术散不效是因为久泻伤及中气,气虚不固,必用升提中气之法方能治之,本应疏李东垣补中益气汤而治之,又闻病人畏寒、易感冒,脉又有浮相,恐纯用补中益气之法而成闭门留寇之势,故疏玉屏风而治之,岂料效果惊人,玉屏风散虽只有三味药,但配伍精当,其中黄芪白术健脾益气升阳举陷治泻之法众人皆知,然风药治泻之功却鲜为人知,《内经》曰:“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泄”。飧泄即风泄,故有肠鸣飧泄之称,其特点是泻而伴有肠鸣,中医认为腹中雷鸣是风行地中之象。久泻者加风药升清以化浊,常能收佳效。故治泻不问多久,在治疗的相应方中加入风药,是很切合泄泻之病机的。

病案八

黄某,女,54岁,年03月17日初诊。畏冷恶热、自汗,病已3个月,伴口苦,时觉头痛,失眠,疲乏,苔薄黄,脉细。有高血压及冠心病病史。

辨证:少阳枢机不利。

治法:和解少阳,固表止汗。

处方:小柴胡汤合玉屏风散。柴胡10克,黄芩5克,西参6克,法夏10克,甘草6克,炮姜6克,炒白术10克,黄芪30克,防风10克,炒枣仁20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煅龙骨30克,煅牡蛎30克。7剂水煎服。

二诊(年03月24日):寒热交作及自汗显减,仍夜间难寐,舌淡,苔薄黄,脉细。

处方:继服前方,加炒枣仁30克。15剂水煎服。半月后得知,药后诸症悉除。

按:患者自汗、疲乏诸症,一者少阳经气不利,二者气虚体弱,卫表不固。主用小柴胡汤,“此为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也”,再合玉屏风散益气固表,如此和补兼用,则诸症平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ouerhuana.com/hehxw/48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猴耳环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