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的情绪----你做主!
16岁的小A,披头散发来到我的门诊,本是花季姑娘,却心生老相,眉眼紧皱,带着口罩,却难以掩饰无尽的悲哀与无望。哽咽当中,描述了刚刚在家发生的一幕:妈妈撕了她一顿!原因是当时她在带着耳机听歌,随着音乐在摇摆。是的,看头皮,果然有几缕头发没了,头皮上还有未干涸的血迹。再看她的胳膊,布满了一排排的牙齿印,红的,紫的,甚至还有皮开肉绽的。她说:头发是妈妈撕扯下来的,胳膊是自己咬的。小A说,10岁时爸爸车祸意外离世,妈妈一个人带着她和弟弟生活,在本市打零工挣钱。在捉襟见肘里相依为命,不曾再嫁,那时那刻起,妈妈由原来的常常抱怨指责。渐渐演变为谩骂与暴打,愈演愈烈,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命运太差了,我太倒霉了。你爸爸这个死鬼丢下了我们,我一人拼死拼活,吃喝都不如别人,你们一个个还不听话!”小A说,妈妈情绪化很严重,一不高兴我们就会遭殃。然而,话锋一转,说不过妈妈说的是事实,她现在生活的很苦,我怎么能够听音乐享受呢。看起来,这个无形的桎梏,已经在孩子身上套牢了。而今天来咨询的目的是,怎么样让自己胸怀更大一些,能承受的了妈妈更大的语言与身体的攻击……这位妈妈,一切行为的背后逻辑:自己没有可以快乐和幸福,却在打击孩子的任何一丁点愉悦!换言之:我自己都很苦逼了,你们还惹我生气!各位,是否很熟悉一副瞪眼叉腰嘶吼的画面呢?看着别人的舒服自己就特别难受!还记得前几日,我家楼上邻居家有一只狗,晚上在楼下遛弯瞎蹦跶进入草坪,一双“新狗鞋”连同嘴巴沾上了粪便,而被主人扇脸罚跪。众人围观,狗主人说:这只狗和我儿子一样尿性十足,倔强的很呢,昨天我刚骂了他一顿,老实多了!可是1小时前还听见她们举家还为狗狗过生日唱生日歌,又搂又抱的,怎么脸色秒变了呢?其实,这就是典型的,我的情绪----你做主!你的行为让我满意了,我们亲密无间,风生笑谈;你的行为不符合我的标准,好吧,别怪我翻脸不认人,都是你逼的!就像网上一则狗狗性格训练的帖子很受追捧一样,训练效果杠杠滴。1.纵容狗狗会养成很多恶习,应该及时告诫,必须尽早地改掉。2.狗狗做出不符合你心意的事情后要马上训斥它,或是托着它的下巴训斥。或是将杂志卷成筒向地板上敲、发出大声音来恐吓它,这些都是很有效的方法。3.当狗狗安静下来后要夸奖它。训斥完,狗受到惊吓会安静下来,这时应该好好夸奖它,抚摸它,抱抱它。久而久之,孩子也成了“狗狗”,会根据大人的动作、声调以及主人的眼神来判断主人的指令!一副胆小卑微的讨好模样。02
事无巨细---我来定!
湖南卫视节目《少年说》,有一期令我印象极其深刻。有个男孩一上台,就向他妈喊话:别再给我吃苹果和鸡蛋了!小学时,每天一个苹果,直到小学毕业共个苹果,小学毕业后,妈妈又要求他每天一个鸡蛋,就这样,他整整吃了一年半的鸡蛋,共.5个鸡蛋;好累的孩子啊!更有甚者如下,如我的来访者,17岁的小B,高三在读,因感觉生活乏味无力,自杀未遂由父母带来就诊。连续的十几次咨询,渐渐呈现了养育中的问题:所有的决定都是父母做的,用啥样的寝具、怎样的睡姿坐姿、梳啥样的头发。有怎样的笑容,几点吃饭睡觉,几点起床,特别是假期,几点学语文、几点数学、看几分钟电视……规划细致到每天的每分每秒,就连规定的看课外书的环节,如果正看到精彩之处,也得放下,因为眼睛需要休息,必须赶紧眺望窗外保护眼睛!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听话,不是为了被人奴役,人活在世界上,是为了展开自己的生命。否则就是替别人活啊!就是行尸走肉啊!行尸走肉,有啥活头?任人摆布,闷啊、烦啊、满满当当的规定,重重的窒息感。就像有人勒住了脖子动弹不得,死了算了,所以,小B选择自杀是自然的结果。03
我的梦想----你来实现!
妈妈说:小时候,我好想学钢琴学跳舞,没有条件学习,真遗憾。你一定要成为一个优秀的钢琴家或舞蹈家,你气质脱俗不凡,高雅有范,多有光啊”爸爸说:孩子,我结婚太晚啦,现在养你们都有点力不从心,你要早点结婚,快点生娃,多子多福早享受啊!奶奶说:奶奶从小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天天饿的要命,你要好好吃饭,各种“必备营养”一应俱全,孩子说,我吃饱了,奶奶说,哪能,一定要多吃点,身体才好!……无一例外的,他们都在强迫孩子替自己完成梦想。这背后明摆着的逻辑是:自己并不完整的人生,寄托在下一代,必须由他们来演!这也是很多父母的写照,特别是那种要朋友没朋友的,要兴趣没兴趣的,更容易把自己没有得到的,没有完成的。一股脑给了子女,自己随意折腾子女,都不过分,怎么作,都觉得自己理直气壮。因为你是我的孩子嘛!可是,孩子的独立人格与自由意志又在哪里?他们自己又是谁呢?《少年说》里,还有另一个在看台上喊话的孩子,妈妈坚持让他从小练拳击,训练场里他永远是被打的那个。他其实根本不想练拳击、他的梦想想学街舞,但是可能吗?因为妈妈觉得拳击好啊,街舞算个啥啊,你的梦想算个屁啊!,就像那只被训卖艺的猴儿,没有自食的生活能力时,我必须听你的,才有活路:你让我跳,我必须跳,我需要一口救命口粮;你让我演,我必须演,我需要一个好脸色!少挨一顿揍啊。04
魔咒---如何破?
虽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时时处处在不断修行。却也难以抵挡魔性,不定时,会在养娃和驯兽之间穿梭,好在有了觉察,及时收回驯兽角色,回归初心。话说《都挺好》里的苏大强,在妻子去世后的变着花样折腾子女,作天作地,花样放飞的可气场面。那不正是对当年的压抑、不被满足、被指责、被打压、不被看见、卑微讨好等的疯狂反抗吗?做人,父母养娃如同驯兽欠下的帐,总是要还的!在父母面前曾经变成了乖乖兽的孩子。长大后,以同样的方式再还给他的孩子。话说,我也不想成为这个样子,但偏偏不由己啊。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命运轮回,强迫性重复啊。生活是最大的修行道场,魔咒如何破?当年,PAPI酱在一档综艺节目所做的人生排序曾被人怼:自己>伴侣>孩子>父母,其实,这就是她一个鲜明的观点:先爱自己。人只有先把自己滋养好了,养的有心力了,把自己的黑洞补个差不多了,才有爱别人的能力。因为未曾修复旧伤的父母,就像撑着一把破败不堪的烂伞来给孩子遮风避雨,依然全是风雨。电影《飞越疯人院》带给我们一点启示,影片中的麦克,他看起来那么快乐,活的那么有生命力。因为他主宰着自己,他能主宰自己的梦想,他选择着自己想做的选择...首先,“自私”一点。想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从小事开始给予自己。因为你是大人了,可以有自己的主见,可以自己满足自己了。不是当年那个需要仰他人鼻息才有活路的孩子了,你也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为自己置办吃喝拉撒,记住你是一个大人了。其次,做你最想做的事情。在我的咨询中,面对着来访者当年被压抑的“内在小孩”,我总是会给他们留作业,试着,去做你真正想做的事情但做了又心不安的事情。比如睡懒觉,去养鸟,去撸猫,去浪费不敢浪费的时间等,来访者在做完后常常感觉很好,掌控自己的结果很开心,天也没塌下来。再者,卸掉你的免死金牌。以前的自己,为了活路,哭不能哭,怒不能怒,言不能言……这些都是你曾经的免死金牌。如今放下它,你才是自己情绪的主人,想哭就淋漓尽致,有怒有言大胆表达,真实一些远比隐忍的卑微会活得更有质量。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去上课,去做咨询,深度疗愈自己避免时时入坑,因为我们常常都是在“触现在的景,生过去的情”。做了父母以后,这一路你是在养娃,还是在驯兽?点击下面名片
看更多精彩内容
▼
文中所用图片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无法一一和版权所有人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版权所有人的知识产权,请及时通知我们,以便我们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李玫瑾教授:给父母们总结的21段话,听一听,孩子受益一生
●李玫瑾教授:克制任性、学会忍耐,孩子成才用这四点,听一听
●李玫瑾教授:要想轻松带孩子成才,6岁之前,做到这几点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打骂”过你的孩子,这4点务必做好,错过就晚了
●李玫瑾教授:学习好坏,无关智力,多看六岁,父母有没有“克制训练”
●李玫瑾教授谈“心理抚养”,强烈推荐爸妈都看看,影响孩子一生
●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父母培养孩子“不好惹”的能力,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