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猴耳环 > 猴耳环用法 > 正文 > 正文

妈妈老了,妈妈又没老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2/5/16 15:31:25
感恩母亲节

妈妈老了。

在我们通话的时候,刚问完我中午吃了什么,五分钟后又问了一遍。我笑着提醒她,这个问题才刚问过。她显得有些不好意思,说自己年纪大了,记性也不好了。

妈妈又没老。

提起我小时候的事情,总是历历在目。我们谈起教育,她很遗憾当时没有胎教和早教的概念,不能让我赢在起跑线上,只能等我出生后每天在我耳畔吟诗。她说起我一周多刚学会说话不久,有一天自己玩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就开始念叨“白日,白日……”。

那一刻,她突然意识到自己的“碎碎念”是有用的。她马上教我“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于是《登鹳雀楼》成了我学会的第一首古诗。得益于妈妈不厌其烦地念叨,我三岁的时候就已经能背诵十几首古诗了。

每逢春节,大人们走亲访友的时候总喜欢问小孩子今年多大了,属什么?一次,有人问邻居家三周岁的小孩子“你几岁了”?邻居小孩正一脸茫然的时候,我在一旁欢快地喊道“三四五六七”。

那个时候我还不到一周半,妈妈听到后感到十分欣喜。因为觉得我年纪还小,她从未教过我“几岁”的概念,更惊讶于我对数字的敏感。于是,她赶忙教我,别人问几岁的时候,要回答三岁了(虚岁)。

当然,这些事情我都不记得了。妈妈老了。作为商场童装主管的她,几年前还能清楚地记得片区内每一件衣服的价格。哪个货架上都摆了哪些品牌的服装,每一个种类有多少库存,哪些需要补货了,哪些衣服是有折扣的,分别打了几折。她手底下的售货员阿姨们,每人只负责上衣或裤子某一个品牌、种类的服装,但她们大多都只能记住衣服的原价是多少。每当商场有促销活动,顾客询问折扣价时,她们都得看看贴在墙上的价目表,才能答出来。可妈妈对于整个童装区的折扣价格几乎都能脱口而出,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似乎都印在了她的脑海里。可是最近几年,上天似乎逐渐收回了恩赐。原本全靠心算的她,现在似乎拿着计算器也不怎么算得清楚了。每到月底点货的时候,需要一遍遍地翻阅账簿,别人问起什么事情来,也总是得想一阵子。妈妈又没老。她清楚地记得我上小学时写过的一篇日记。家长们总是喜欢打击自己的孩子,因为怕他们骄傲,所以几乎从不在别人面前夸奖自己的孩子,反而经常会当着自己孩子的面夸奖别人家孩子的优点。虽然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更加进步,但殊不知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一味的打击只会让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变得自卑。她说,那篇日记让她突然意识到原来孩子也是需要鼓励的。从那之后,她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并帮助我理性地分析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其实那篇日记我已经没什么印象了,少年心性跟日后的跌宕起伏比起来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只是听她说起,才隐隐约约地想起来好像是有这么一回事。妈妈老了。长期居住在小县城很少出门的她,已经很难跟得上现在日新月异的生活方式。我提出在美团上帮她团购一份德克士小吃和一家蛋糕店的甜品,等她有空的时候可以自己去兑换。她笑着说:“还是不要买了,买了也不会用。现在的饭店跟以前的不一样了,我还是习惯那种传统的,坐下来就有服务员倒水、拿菜单的方式”。其实,德克士就在她工作的商场对面,但她却从未进去过,她怕自己去了不知道怎么办,还会被人笑话。我听了之后略微有些心酸,由于工作地点远离家乡,我不能时常陪在她身边。我能够想象到妈妈走进去手足无措的窘态,大概就像我第一次出远门,头一次坐飞机、乘地铁的样子吧。妈妈又没老。每次回家,她都显得格外有精神。从到家的第一顿饭,她就开始张罗,甚至后面每一天、每一顿该吃什么,她都安排的满满当当。虽然我早已比她高出一头,但出门的时候她还是会习惯性地让我坐在车子后面。临走的时候,更是早早地就开始带着我到处“置办”,选货、还价、打包,气势不减当年。在“自己的地盘”上,她永远是那么的有活力。妈妈老了,去年她还能清楚地记得我哪天上夜班,哪天休息,几号要到哪里去出差,什么时候回来。可最近,却总是算错日子。妈妈又没老,她总是很及时地告诉我明后天要下雨了,记得带好雨具。妈妈老了,她不记得疫情好转之后,我上班时再也不用吃盒饭了。妈妈又没老,她知道周末食堂不开门,每次都提醒我一个人也得吃好,千万不要对付。妈妈老了,几年前还能背诵《木兰辞》、《孔雀东南飞》这些连我都有些遗忘的诗词,现在很多事情都记不起来了。妈妈又没老,关于我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她从来都不曾忘记。妈妈老了,或许从我长大开始。妈妈又没老,在她心里,我永远是个孩子。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ouerhuana.com/hehyf/92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猴耳环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